“憨憨”里長把門一關,如作賊辦壓低聲音。
朱聞天遞過去兩份題本“這個推廣鹽的先送上去,另一個看他們推廣與否,不推廣則不給,給了沒用。
咱們現在收干菜,冬天這里若還賣盒飯就沒有菜了,我會種大棚,那個不適合當盒飯的菜來賣,太貴。
現在南京收,別人可摘了菜陰干、曬干,陰干的多給錢,曬干的便宜,再看品相。
再叫太子府的人幫忙回村子報信,其他二十一個村子咱也收干菜。”
里長接過題本也不看,反而問“朝廷怎么還沒把東西做完得等多久”
朱聞天笑著看里長“等吧回去會有驚喜。”
他早猜出來朱元璋的小心思,或許是太子的主意,把人留下,然后派人修三個牌坊。
自己不能說破,給里長個驚喜,給他們一個面子。
“那我去找人收菜了”里長要走。
“不,衙,告,利,民。嘿嘿嘿嘿”朱聞天搖頭。
“對對,找縣衙的人,讓他們出告示,這樣算是利民之功,好”
里長懂了,出門找朱太一說兩件事,其實屬于一件,都是收干菜。
朱太一瞬間領悟,讓朱太二帶兩個護衛回下丘村報信,他前往上元縣衙門。
劉知縣親自招待“呃現在叫朱太一啊他們能收多少干菜我怕百姓干菜制多了他們收夠了。”
劉知縣高興時帶著擔憂,百姓夏天的菜吃不賣、賣不掉,也會有一些做成干的,卻不多。
百姓要干別的活兒賺錢,整天做干菜根本賣不出去。
眼下有人收,百姓可多得錢,卻怕百姓做好了,下丘村突然不要了,告示可是衙門發的。
“他們先照著兩千貫錢的來收,黃瓜、茄子、蘿卜、豇豆、香菜。陰干的比曬干的貴。
按照新鮮蔬菜價格的三倍收干菜,陰干的多給三成,不夠干,或者老的菜做出來的,他們不要。”
朱太一把價格定下來,一般一斤干的需要八到十斤新鮮的才能做成。
收干菜不能按照十倍價格收,給三倍已經不錯了。
劉知縣聽到兩千貫,徹底放心,價錢他更滿意,替百姓高興,果然良善之村、仁義之村。
“想是秋后沒有新鮮菜,盒飯用干菜代替。”劉知縣猜出來下丘村的打算。
“差不多,冬天有蘿卜和白菜,干蘿卜做咸菜好吃。”
朱太一說著吧嗒下嘴兒,村子的干黃瓜和干蘿卜咸菜口感最好。
下午劉知縣親自寫了一個告示,其他人抄,文吏和衙役去縣中的各處貼,順便為百姓講內容。
“太好了,快回家摘菜制干菜,有人收,干的是新鮮的三倍,陰干的多加三成。”
“哪里收我家菜地的菜多,吃不完,不好賣。”
“玄津橋旁邊的福華樓旁邊的四海雜貨鋪,現在賣盒飯了,便宜,他家盒飯好吃。”
“給的錢太少了,八九斤能曬一斤,憑什么只給三倍”
“嫌少你別賣,你留著自己吃。”
“我自己哪吃得完我回去問問,奸商,錢全讓他們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