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他的小伙伴們卻在旁邊非常默契地說“種、吃,送,嘿嘿嘿嘿”
朱聞天“”
“哈哈哈哈”村民們大笑。
然后起來晚的太子府的人尋過來,狗叫聲響起,村民帶上二十斤竹蓀迎過去。
太子府的人站在狗叫的地方不往前行,里長與他們講好的,故意這樣講,留個懸念。
太子府的人就以為高人在此,只是上回頭兒比較倒霉,掉坑里了。
他們的目的是保護村子,并非把高人找到抓起來,知道高人在此住即可。
“你們來得正好,這里有二十斤竹蓀,我有一封信要送到太子府。”
里長對朱太一說,意思是你趕緊吃飯,吃完了帶東西去送。
“我和朱太二去。”朱太一明白,他也有東西要送,關于加快貨幣流通速度和稅收方面的。
以后誰敢提天下物產有定量,不與民爭利的話,就能反駁了。
等他們吃了飯,乘船離開,兩個人坐在船上看兩個籃子里的竹蓀,籃子上面有蓋子,遮陽用。
“這么好的竹蓀,一個得十文錢吧”朱太二瞅一眼后立即蓋上。
“十五文,在村子里收給七文,現在下丘村收,其他村子有竹蓀全賣過來。”朱太一知道價錢。
“那可賺錢了。”朱太二認為價錢太高。
“你一個人去找竹蓀,找一天也找不到幾個,拿回家等別人上門收,數量少,收貨的人必然狠狠壓價。”
朱太一不覺得找竹蓀比正常干活強,除非不忙,得數量多才好與別人談價錢。
他其實沒說錯,朱聞天跟小伙伴們一大群人找一天,找七十多個,品相不同的。
按照人工來計算,這些人的付出不劃算。
“頭一次聽說竹蓀論斤稱,不都是按照個頭大小買么”朱太二掂量下筐。
“應該是種的,聽過誰聊天提過一嘴,看個頭差不多大。”
“竹蓀怎么種沒種子。里長給你的信沒有漆封,咱看看不”
“回去給完太子再看。”朱太一不同意,沒漆封代表內容不怕泄露。
他卻依舊不想看,萬一太子到時隨口問一句你看了沒咋回答
下丘村的村民不去考慮送信的人什么心思,他們在忙著種竹蓀,按照之前的方法操作。
他們高興,村子不缺錢,不代表不缺好東西,村子常年收竹蓀,有時到了兩個縣城還要打聽下有人賣沒。
種一回兩年收三次,五十畝種下,夠吃了,要不再開五十畝地出來,明年繼續種。
竹蓀跟蜂蜜一樣,平時多吃對身體好,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
嗯蜂蜜比糖好吃,還要多養蜜蜂才行。
村民一邊干活一邊想著好吃的,已不以吃飽為主了,開始講究品質,要養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