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勞役,凡田不足者以他田代之,役三十日遣歸,其歸家亦有十一月無農事可為。
地少人多,又非佃之戶,民無所事,民生愈艱。
飯食即糧,又有筷碗;穿衣田產,又有針織;運輸往來,必存勞工。
所閑之人如所閑牲畜,牲畜不出其力,空耗草料,人不出其力,空耗國力。
失其業者愈多,國力空耗愈甚。就其業者愈多,國力增長愈甚。
故,農籍之人,可行匠人之事,如下丘村所招工匠。事有其限,人卻有選。
工匠子或不通匠事,農民者亦不曉農耕,凡此種種,當因人而導。是以,定籍者不應定其業。”
太子朱標看到雞毛信,不,漆封的信后,一見內容,立即跑到父皇這里給父皇看。
里面說了關鍵的問題,田少的人從田多的人那里勻田過來湊數服勞役,田多的給這人補糧食。
一年不過三十天的勞役,干完了回去他還是很快把那點田種完,又無事可做。
而人哪怕只是吃飯,也不僅僅種地就行,還得有飯碗、鹽什么的,穿衣服同樣如此。
人即便不干活,如牲口一樣,還是要吃飯。
種地的不允許干其他的事情,他閑著的時候對國家就不利了。
工匠的孩子未必精通工匠的事情,農民的孩子也可能不能種好地。
所以拿戶籍來限制工種,對于很多人來講都不合理。
“嗯”朱元璋看完在沉思,失業率和就業率的問題擺出來講,他問題確實很大。
牲口不干活豈不是白養了人不干活跟牲口一樣,光吃飯了,虧呀
“找事兒的人收拾了”朱元璋思忖一番,突然問起另一件事情。
“有個鹽商的子侄,認識上元縣的典吏,在四家賣鹽店鋪有干股。二弟那里缺人挖礦,正好送去。父皇看另一個。”
朱標簡單說一下,都沒有專門提典吏是怎么處理的、人怎么抓的、抓多少人。
有因有果就足夠,別的事情皆為小事。
罪怎么算都不輕,不殺他們已經不錯了,屬于法外開恩。
朱元璋又打開一張紙,上面寫秦淮河與石臼湖不過十五里,江浙等地以大運河運物繞遠過多。
又如寧國府入南京,先以西行,方得進江,又繞向東。
隋修運河,唐宋以延,元亦用之、固之。今大明南北之地物產,更得運河之利。
是以,十五里運河當開。南京陳兵二十萬,當下四川即平,何慮上游沖江敵兵
下丘村愿獻一法,炸巖取石,進度甚速。若調兵十萬,研習火藥之法,輪換修挖,可得熟悉火藥之兵矣
運河修通,利江南之地何止萬頃利民何止百萬動之則終有成時,不動永無成日。
信的下面還化了個地圖,把胭脂河的位置標出來,就這么修,一條線從秦淮河連到石臼湖。
并且專門標注了下丘村的位置,下丘村走這條線,比走蕪湖的近很多,一天能跑四趟,使使勁,五趟也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