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云,馬”
清明,百姓與宮中祭祖的時候,有大人讓孩子帶上看圖識字到墳前念給先祖聽。
有的孩子學習快,能用木棍在地上寫出來十幾個字。
“爹,你看到了嗎咱娃兒識字了,看,寫得多好,才學五天,就五天啊”
能寫字的人家,長輩跪在墳前哭,以此來宣泄心中的情緒。
如今南京范圍,孩子們人手一冊看圖識字。
他們知道什么是樹,也清楚哪個是柳樹,只是不知道柳字與樹字長什么樣。
現在對照著看,很快就模仿著筆畫來畫,寫字其實就是畫字。
下丘村,大家不能因為一個清明就全回村子上墳,只好讓那邊帶人干活的人添添墳。
里長則對著牌位哭,什么村子現在有一大片地不會用了,他不稱職了,印了好多書教大明的孩子識字,他卻不能親手一個個指點,太無能了,村里的婦人又有十個新懷孕,數量不夠哇
村民們已經不跟著哭了,就看里長自己哭,這一年過好幾個節,每個都哭
關鍵現在哭不出來,日子過得這么好。
憨憨看不下去了,拉一拉里長的衣服,里長這才抹把眼淚起來,換成憨憨上香磕頭。
“不知道村子那邊的菜地怎么樣了咱村的竹蓀和銀耳該外賣了吧”
里長等村民們都跟著上完香,絲毫沒有剛才難過的樣子,拉著憨憨說村子那邊的菜和這邊的兩樣人工種植的菌類。
宮里給劃出的地,竹蓀又種了二百畝,原來剩的竹蓀有一大堆。
銀耳密集種植,產量更高,而且生長周期短,又種一百畝。
宮中加上村子自己,根本吃不完,誰也不能頓頓吃。
偶爾為福華樓一些,依舊存貨過多。
最近村子又少了額外來資金來源,里長琢磨著清一清,吃的東西,放時間長了并不好。
朱聞天表示支持“賣,像冬天賣新鮮蔬菜一樣,種植的比野生的大,一個怎么得賣十文錢,銀耳更貴,干的論兩,咱的銀耳好,一兩能泡發出來一斤左右。”
“我去找徐掌柜說,感覺也賺不了多少錢,不如冬天的菜。”
里長算一算,一兩干銀耳賣一百文,一千斤才賣一千六百貫。
關鍵一兩能泡發出來一斤的銀耳,也需要一斤鮮銀耳制成一兩干銀耳。
“都是技術問題,反季節蔬菜是,竹蓀與銀耳種植也是。
看野生的數量與需求,今年大棚蔬菜賣不到去年的價錢,太多了。
一個村子種竹蓀與銀耳,努力投入的話,一年下來賺十萬貫很輕松。
大明稅收低,越穩定,有錢的人越多。咱不如與宮中合作,讓他們幫忙賣到別的州府。”
朱聞天對村子自己賺錢沒太大的追求了,他更愿意給宮中,然后宮中再拿出來造船、修路、打仗
“那就給宮中,這一次北征,若打贏了,往后還要打。”里長決定讓別人拿大頭。
憨憨說的,此次打輸,大明會轉攻為守,在邊關修堡,阻北元于外。
轉過頭來會遇到西南的問題,打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