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技術分拆模塊化第一更
當晚,張路鳴里長住在小帳篷里翻來覆去睡不著,今日的經歷太多了。
他可以跟別人說自己與太子殿下、秦王殿下一起喝酒,近距離的那種。
同時又感覺責任重大,酒是那么好喝的事情若沒做好
朱里長則帶著孩子們一起寫地方建設的基本套路,知道寫完有利有弊。
有的人拿到套路會按照上面的方法自己調整,再安排百姓去做。
有的則不管是否適合自己的地方,就全套往下搬,生搬硬套的那種。
前者利民,后者害民。
“憨憨啊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適應所有地方”里長心累,問憨憨。
來回走動看小伙伴們寫的朱聞天抬頭“牢牢穩定第一產業,把發展第二產業當成助民之策,積極配套完善第三產業,在保民生、促生產”
“停,憨憨,你這是把自己的責任摘出去了,我是說”
“那沒有,除非讓我到每一個地方,我按照當地的情況親自做。”朱聞天表示遺憾。
“我就納悶了,官員咋那么笨呢就是農業、手工業、服務業因勢利導而已。”
里長郁悶,此刻的他覺得所有的事情都很簡單。
“里長,你忘了咱村子以前的日子了”小丫頭趁著蘸墨的工夫說。
“唉沒忘,哪敢忘所以官員其實最應該增長見識,懂得靈活思考。”里長喝口茶水,繼續寫。
“今天咱們多寫幾個套路,把套路中的一個個部分分割開,形成模塊化。
像宣城縣,它的套路是兩季輪種,在輪種套種時,需要牲口幫忙。
沒有牲口幫忙的情況下,兩季輪種可以變成一季大規模正常種植,一季小規模種一點增加收入。
不具備套種追肥條件的,采用單品種植,減小百姓負擔。
河流多的地方適合養鴨子和鵝,灘涂多的地方適合種蓮。
丘陵與平原多的地方可以種藥材與養雞,竹林多的地方養竹鼠。
青貯制作要幾家,或十幾家合作,甚至由當地官府指定。
草多的地方養羊,教別人如何把羊奶制作成奶酪。
種小麥的地方麥麩能夠用來養豬,有礦產的如何安全開采。
把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變成一個個單獨的框架,讓當地官員按照當地情況組合。”
朱聞天出主意,笨就對照著來,包括土壤等情況,分成幾十上百個小模塊。
不用考慮讓官員打造屬于自己地方的獨特產業結構等事情,他們不行。
如旁邊的渦水,讓官員統計下每日的船只數量,天天記,最后看什么季節船只多。
再看船只都是運輸什么的,以及船員的情況。
由此相應配套的服務,就能增加過路經濟的收入。
這屬于最笨的方法,若是下丘村在黃池河想要搞這種,不是統計的問題了。
會開發出特產,同時增加船只維修、船員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這樣即便有的時候由于路程原因,別人的船只不想來,也得過來。
以主動式服務來替代被動式服務,下丘村不需要模塊化。
別的地方想學宣城縣、當涂縣與南京的便民處,以此打造自己的便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