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不算啊我只能入股等分紅,我沒有決策權。
故此,在沒有完善規則的情況下,別人不準照咱們的辦法學。
他們不會守規矩的,咱們只是想讓錢流動起來,不為了坑人。”
里長攤下手,表示無奈,他沒時間去制定規則,更不敢放手叫別人也那么玩兒。
朱標面帶嚴肅之色“對對,里長說得對,咱們行,換旁人不可。棉布造出來,能賣出去嗎”
他考慮起產品過剩的問題,棉花不占用糧田的情況下,找其他的位置種。
最后大量的棉花被種出來,變成棉布,賣給誰
“賣給夷人,比如大食人、天竺人、其他地方的人,大食的棉布花紋少,直接弄成白的最好,咱還不用提花了。
其實天竺那里種棉花的最多,咱們跟他們貿易的時候,要計算運輸成本與人力成本。
運一船棉布需要多少錢,包括風險成本在內,咱們織出來一匹布給織工多少工錢,織機折舊成本計算進去。
天竺人自己織一匹布用多少成本,只要咱們布的銷售價格低于他們自己織布的成本,他們就要買咱們的布。
然后咱們從他們那里買棉花運回來,再加工成布,轉手再賣回去。
他們喜歡穿顏色鮮艷的衣服,那么提花技術則非常重要,他們成本更高。”
里長說技術優勢帶來的利潤問題,成本低,讓對方不得不購買。
旁邊的朱樉跟著說“有技術真賺錢啊只是咱們賣過去買回來,多出來的錢買什么”
“秦王殿下,當地有糧食,咱一船船運回來,到時候大明百姓就可以吃到很多肉了,養牲畜多,需要飼料。
當貿易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天竺那邊始終處于貿易逆差,大量資源被咱們拿走。
他們的一些人就會有想法了,憑什么既然換不過,那便搶。
故此,大明水師時刻做好戰斗的準備,咱需要更大的船,蒸汽機必須裝上去。
再有最能打的軍士,加上最好的武器,咱們能夠維護貿易正常化。”
里長說著說著就說到了戰爭,人家換不過你的時候會搶你。
技術優勢便不能只放在如何降低織品的成本上,更得用在軍事上。
對方一見大明水師那船、那武器,很多不該有的想法自然消散。
朱標想了想,問“若別人不與咱貿易了呢如之前父皇定下的海禁之策,別人也同樣這樣做。”
他想到最開始海禁的問題,要不是下丘村很多東西和寫信說明貿易的好處,真就斷了許多東西的往來。
然后不會有現在的大量錢財和糧食、藥材、香料,大明說不定走上另一條路。
“那樣的話,他們要面臨著控制走私的麻煩,而他們沒有絲綢用。
他們那里現在叫德里蘇丹國,是個奴隸制國家,咱們大明屬于封建制國家。
奴隸制國家有個特點,就是很多人是奴隸,讓奴隸去種棉花和種糧食換東西好,還是讓他們自己織布好想來都會有選擇。
據說天竺那里出現過絲織品,很久以前,不過不重要,現在他們沒有絲綢,只能從大明換。”
里長把大明之前遇到的麻煩事情,換到其他國家身上,走私。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