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餃子,何時大明百姓想吃餃子就吃餃子,才是盛世啊”
朱元璋把吃餃子當成盛世,反正在他心中,任何一家想吃餃子馬上可以吃到,是不可能的事情。
“啥時候百姓都隨意吃烤肉串尤其是牛肉的。”
輪船之上,朱樉想到了同樣的事情,吃,有肉吃就是幸福的,要求很低。
里長邊擼串邊看兩岸的景色“吃牛肉不容易,但吃肉簡單。”
“肉咋能簡單養羊吃草也不容易,養豬更得吃糧,至少麥麩不能缺,最后又變成了種地。”
朱樉順著捋了一下,發現還是田地的因素,現在地不好種,產量低。
里長點下頭“農作物的產量受限于土壤情況、種子情況、氣候和病蟲害情況。
土壤可以通過各種肥來調節,種子則是培育產量更好的,氣候咱改變不了,病蟲害有殺蟲的東西。
化肥、農藥,在于規模化生產,由于咱們現在的自然資源多,使用天然的肥料和農藥就可以了。
種子的問題,是長久的事情,只能通過更好的種植條件來培育種子,品種其實一樣。
最好找到外來的更多物種,看看哪一種合適,像咱們現在種的秈米,其實是之前朝代從別處弄來的。
其中的占城稻,經過一代代的培育,成了適合許多地方耕種的單獨品種。
廣州那里能夠實現一年兩熟和兩年三熟,正是如此,兩年三熟主要在于翻地麻煩。”
朱標在旁跟著說“許多地荒著,人口少,種不過來,然后偏遠地區的地沒人去種,擠在繁華的地方又沒有土地。”
“太子殿下莫急,等回到應天府的,村子會制造出今年深秋時候用來收割水稻的設備,不過不適用套種的地方。
水稻是先收的,之后才收黃麻,如果用設備收水稻,黃麻怎么辦不能分著收,技術要求太高。
咱加快點速度,沿途盡量少耽擱,咱看看有什么地方有需求的,告訴他們辦法,立即走。”
里長提議不要等著快過年再回應天府,那樣水稻已經收完了,村子沒有時間打造設備,只能等明年收小麥的時候用。
顯然太子和秦王很著急,并不愿意耽誤更久。
“既然如此,咱們一路直接回去,兩個地方有平原的,讓他們正常種植養殖,到了山東的位置,還是小麥跟麥茬的大豆輪作。”
朱樉一聽里長如此說,決定不特別照顧回去路上的那些個地方了。
朱標同樣贊成,不就是種植、養殖,然后有水的地方種荷花、雞頭米等等東西嘛
要么就是礦,礦這玩意兒告訴當地一個大概的范圍,他們挖一挖就挖出來了。
既然有更好的東西,時間寶貴,正好自己回家看兒子。
于是隊伍按照正常的速度往回趕,中間偶爾停留是為了補給。
回來的路上,路過東昌府聊城縣的時候,里長給出來一張圖紙。
“二位殿下,這里有石油,基本在三百五十丈深的位置,到了這個位置,還有煤,不過煤的話,用不著挖這么深,主要是石油。”
里長確定了大概的范圍,就是比較深,挖其他的東西都不劃算,石油行,關鍵這里還有天然氣。
像四川那樣進行鉆井就行,那里就有很深的天然氣井,用來燒井鹽鹵水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