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情況獨特擔子重
朱元璋說著、問著,進百貨商店里瞧瞧,東西擺放顯得不是那么規整。
正常的房子外面搭了架子,上面做好防水,下面堆放東西,只有個矮柵欄。
表明當地的百姓會自發維護商店的利益,不用設防,他們不偷。
“煤缺不缺”朱元璋看到了在百貨商店里面的鐵爐子,現在沒點,準備冬天用,進來買賣東西的百姓可以烤烤火、喝口熱水。
“不缺的陛下。長江上游的煤礦和宣城的煤,順水就過來了,咱們主要用宣城的。”
馬徽回答,宣城的河可以直接通過來,而且是順流到此。
上游長江邊的煤礦,想來得走黃池河的逆流。
像銅陵、安慶等就是上游的,而六安所在,在江對岸很遠的地方。
“所以煤泥多了,便宜”朱元璋看到棚子下面的煤坯,墊起來的木頭板子上面堆著。
保證是宣城的煤礦送煤泥,過來一次很容易,給個運費和搬運費即可,不像好的動力煤,那個貴。
錢肚史回答“也有好煤,燒好的煤不容易中炭毒,等冬天冷的時候燒。其他的時候燒煤坯做飯、燒水,不讓他們直接喝湖里的生水。
有的船過來不停留,上面的人直接就那什么了,加上鴨子和鵝,湖邊取水喝生的,全喝出蟲子了。
燒完的煤灰是百姓最喜歡的,能夠用來鋪院子,等家禽的糞在院子里多了后,就連著灰一起鏟了,是好肥料。”
“不錯”朱元璋滿意,這才是他需要的官員,熟悉民生。
他繼續問,看到什么順嘴問什么,馬徽和錢肚史對答如流。
“江寧縣的官員有來過”朱元璋高興之后,快吃飯了,大家去那邊準備就餐,他問黃里長縣里的事情。
本地屬于應天府江寧縣,以前沒有胭脂河,江寧縣的官員才不會到這里管事情,田賦與勞役全不管。
“來了,就是過來看看,吃頓飯就回去,一個月來一次。都是馬掌柜和錢掌柜他們接待。
斜對面的也是那里的百貨商店掌柜跟縣里的官員說話,咱們百姓沒什么可說的。
而且咱不用聽江寧縣的話,咱聽下丘村的,有事去南京找下丘村的人,比不找江寧縣的強”
黃里長介紹著情況,江寧縣的縣衙每月來一次人轉轉。
然后不收本地的田賦,更不讓人去哪里干活。
應天府需要別處往那里輸送物資,這里的百姓別看不收田賦,其實也為南京貢獻著力量。
他們修碼頭,讓人停留和補給,蛋多了,一部分賣給過路的人,一部分送到南京。
然后更多的人跑過來,入籍后呆在湖邊生活,開出來的地越來越多,還有了木匠、鐵匠、正在建窯的技術型百姓。
等繁榮起來后,再收稅和田賦,那時百姓不會再跑了,因為不在乎交的那點錢和東西了。
徭役更不用,百姓自己天天找活兒干,修路,一天修一天。
這邊的在東岸,回跑到西岸去修,那邊下丘村順著河流和湖泊邊緣,一直到南京秦淮河旁邊位置,都需要陸路。
河兩岸有一邊存在陸路就行,想過另一邊,那不是有橋嘛
故此朱元璋的隊伍陸路過來速度就快,路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