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習慣改變看官員
快是不可能快的,之前一天一個馬拉松,現在必須恢復,關鍵在于牲口。
馬和騾在托東西的情況下,耐力比不上人,除非很多馬,輪換著干活。
好在吃的東西好,這不是懷遠的大豆和高粱多嘛正好拿來給它們吃。
把高粱米糠和麥麩,加上一點豆餅,放進爆米花機里,做出來膨化的爆米花食物,人吃著都香。
在混合豆渣、青草之后,放點鹽和貝殼粉、石灰石粉,同時喂溫水,溫水給馬的話,馬愿意喝更多的水。
尋常人家養不起軍馬,養拉車的還湊合,百姓最想養牛,牛在吃的方面比馬差。
百姓相繼吃完午飯,開始幫忙干活,比如炒豆子,炒好的豆子隨時能夠磨成粉喂牲口。
大豆秸稈剩的少,都被百姓拿去賣錢了,鳳陽有專門的牲畜中轉場,里面有牛,又養一些山羊,正好喂它們。
還能混合在其他的青貯材料里,少量添加,因為不是全株制作,百姓需要收豆子,秸稈便不是那么好,纖維化嚴重。
更不用說間作、套種,大豆種植有利于恢復土地肥力,再額外弄點礦石肥就沒問題了。
之所以如此,在于攜帶方便,盆能來回套,東北那種火鍋,太占地方了,影響隊伍裝東西。
懷遠百姓問縣官,知縣就敢拍胸脯保證,減產提頭來見。
說著他看里長,沒有下丘村跟著一起,他怕賠錢。
我想要一支專門在各地跑來跑去的商隊,看有什么好就買來,看缺什么從別處運到賣。”
高粱秸稈編東西用,比如蓋簾、帶去了高粱粒的穗的刷鍋刷子、掃帚,還有剩的就當燒土灶的柴火。
我打算單獨弄個買賣,自己掏錢,與下丘村合作,我在居必七跟著學了不少。
百姓以前哪知道這么種啊都是一年種一次,恢復地力,長江以南才敢兩年三熟。
突然叫他們多種,他們擔心種不出來,尤其是沒有牲口的情況下,在麥茬的地方種,他們還要燒麥子呢。
昨天晚上放的蝦籠,也了不少河蝦,再摸一些河蚌,加上早春種的生菜、茼蒿,配合豆制品,就是一頓飯。
做它的湯就是煮香腸的湯,里面為什么有紅色的碎末呢煮香腸的時候要在香腸上扎孔排氣,避免爆了,有的東西就從孔出來了。
四川保證不聽,官員過去了,拿著各種冊子,讓衙役去推廣,百姓只要問一句減產你負責不官員便不敢吱聲。
朱棣想起他的封地,北平多數地方種小麥,只有一片區域種水稻。
朱棡說百姓的情況,懷遠百姓聽話在于太子兄長過來親自說,百姓選擇相信,同時官員積極推動。
老二朱樉飯后喝茶水休息,順便與里長說話,他跟其他大臣不能如此,走得太近了不行。
不知北平行省怎么做的,咱過去的時候便是那邊種完了大豆和高粱,種水稻的那處位置要快收獲了吧
這個還要感謝前朝的郭守敬,通惠河開通了后,兩岸百姓才能種水稻,不然咱以后過去,還不曉得從哪里調水稻種子選地方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