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著河就有水源,蚊子是滅不絕的,除非人自己不吃飯
但蚊子又會把病帶給人,該滅還是要滅,尤其是茅房,家家都要準備石灰。
太原府的非金屬礦多,煅燒石灰容易,一個村整體去買,再運回來,一戶人家花個五六文,就能用一夏天。”
朱棡作為本地的主人給福利,他要建官窯,石灰官窯,百姓去買便宜,給個成本價,百姓自己運回去,一文錢能買一堆,因為這里的煤多。
看上去低價賣給百姓是官窯的損失,官窯沒有在百姓身上賺到錢,就一個成本費用,人工成本與設備成本。
再想賺錢,只能通過其他的商人往外賣,本地百姓能買到石灰了,自然沒有了銷路。
實際上百姓用了石灰,可以調節土地的酸堿度,也能用來殺菌、殺蟲。
直接收益沒有,間接的卻不少,百姓健康,才能多干活兒,從而增加財富,然后花錢,促進生產。
作為封地的藩王,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事情,將來得依靠太原府的百姓。
官員們自然一頓稱贊,希望晉王殿下永遠如此為百姓著想。
說話間面條煮好了,用井水過濾兩遍,吃著又滑又筋道,再舀幾勺子雞蛋醬,不用放其他東西,吸溜吸溜就能吃得很香。
面條里要留一點井水,否則太干了,雞蛋醬也盡量稀一些,這樣省雞蛋,還省醬。
正常來說,雞蛋醬就是鍋里放油,然后把攪拌好的雞蛋倒進去快速劃拉,弄成碎的,接著黃豆醬兌水,嘩澆進去,煮吧
煮差不多的時候倒在碗里,需要多放醬,最好是有黃豆瓣的,這個好吃。
但為了節省,少放醬,往里加鹽,鹽保證咸,如此舀一小勺就發現不能再舀了。
好在這都是自己人,隊伍沒那么干,只有油、雞蛋、豆瓣醬、井水。
烀的咸菜送上來,就著它吃,百姓們又發現了好東西,這本來是東北菜,結果本地的百姓頭一次吃就喜歡上了。
親王這邊,多了兩道菜,一道是黃瓜,小黃瓜只有兩寸長,就給摘下來了,又不是罷園的。
茄子也是,那么大一點,生吃很甜的,也給做成蒜茄子了。
小黃瓜拍幾下,切幾下,放點鹽,完事。
自己家種地,孩子看到這樣的黃瓜和茄子,心中一百個想吃,都會忍住,知道還能長大。
結果就有人給摘了送來,似乎不要就是嫌棄他。
“大棚必須要有,吃著怎么有種負罪感”
朱棡看著那笑茄子和小黃瓜,就像欺負剛剛會走路的寶寶一樣。
“先告訴他們,不準再送了,等幾天就能長大的,這么小,黃瓜有點苦。”
朱樉跟著無奈,吩咐下去,不要了,真不缺這一口吃的,否則傳出去成什么樣子了
四個親王到了清源縣,不顧民生,強行把地里剛剛長出來的小黃瓜、小茄子給摘了吃
似乎能夠跟欺男霸女等同了,這是人干的事情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