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的二十萬大軍和柴紹的五萬娘子軍,再加上李承道原本的十萬十六萬兵馬,就算短時間內攻不下長安城,時間一長他們還是必敗無疑。
“撤軍。”
“而本王如今手里還有十萬精兵,還有諸卿等眾多良才,只要積蓄實力,日后定能再次馬踏長安”
“得道者多助,殿下的王者之師所至之處無不望風而降,這就是帝王之勢”
但是隨著李靖與柴紹的背叛,勝利的天平已經完全傾斜。
“這等忠臣良將之死,乃是我大唐的損失,孤誠心希望秦王能降,莫使大唐再損兵折將。”
這才是他所追隨的秦王
“誓死追隨殿下”
以他對李承道的憤恨,自然是想掌兵在手,和李承道決一死戰,來一場堂堂正正的廝殺,成王敗寇。
李世民抬起頭,書房里長孫無忌、房玄齡、侯君集等人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如同千鈞重擔一般壓在他的身上。
這無疑是極其寬大的決定和承諾。
但是理智告訴他,以他現在手中掌握的實力來說,勝算實在是太低了。
李世民直接抬起頭說道,在眾人吃驚的目光中,從書桌后面站了起來,神色平靜而堅定。
所以朝中官員們頓時蠢蠢欲動了起來。
所以當初聽到李承道幽州起兵攻打長安時,他才根本不放在心上因為雙方的兵力不成正比。
“撤離長安,前往江南道,本王去爭取各大世家門閥的幫助,誰說沒有卷土重來的可能”
眾人紛紛下跪,齊聲說道“誓死追隨殿下”
真的有必要讓自己這些心腹手下為他拼死么
不知為何,李世民想起了程咬金那爽朗粗獷的臉龐,心中微微一陣抽痛。
侯君集心潮澎湃,直接下跪道。
此外百姓們也為之議論紛紛。
“秦王若是真為大唐天下計,應當將天下還于殿下,也能體面地退場。”
誰都不曾想到,李靖帶著大軍投效了李承道,將魏州城拱手相讓后,柴紹也接著投效
“殿下攻破長安之日,我定挑酒擔食夾道歡迎”
李承道親口所說的這番話傳得飛快,迅速傳遍了整個朝野。
如此這般的言論充斥了大街小巷,但不論是李世民還是天策府對此都不聞不顧,而是秘密著手撤離長安的事宜。
李承道已經發布通告宣布在十日之后攻城,讓長安城百姓不要隨意進出,安心呆在家中,以免遭受兵禍。
也就是說留給他們的時間,就只剩十日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