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點頭贊同。
“臣等附議”
魏征、房玄齡、杜如晦全都贊同,對長孫無忌的話深以為然。
他們怎么就沒想到呢,農和商與國為何一定要相互獨立,三者之間應該是相互依存、互補的存在。
貿易起來了,商人就富了,交給國家的賦稅自然就多,哪怕國家拿其中大半去用來補貼農民,依舊能剩余很多。
而農民得到了利益,他們也就安穩了,不必擔心被欺壓,有國家補貼還有朝廷作為后盾。
農民安居樂業,安心耕種,按時上交賦稅,國家又怎么會沒錢,怎么強盛不起來
這完全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商人追求利益和地位,農民追求安穩,國家要錢來發展軍事國力、完善百姓福利制度,三個需求一下滿足
“好,那就這么定了,現在朕來說說第五點。”
李承道說道。
眾人頓時打起了精神,聚精會神地聽著。
“第五點,就是重視并發展技術,提高生產力。”
此言一出,長孫無忌等人都有些面面相覷。
過了一會兒后,房玄齡有些尷尬地問道“陛下,恕臣愚鈍,請問此言何解”
李承道說出來的名詞有點多,什么宏觀調控、市場經濟這些他們還勉強能理解,但是這生產力和技術之間的關系對他們而言過于超前。
“很簡單,朕舉個例子,在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前,書籍是不是都是靠篆刻或者手寫傳抄”
“而在雕版印刷術發明后,一本書原本需要七天到十天抄完,印刷術印刷第一本需要十天,而等雕版刻好后,接下來印刷百本千本,則只需要不到三天時間,這便是技術帶來的生產力的提高。”
李承道舉了個簡單明了的例子。
雕版印刷術就是幾十年前的發明,大大減少了文化傳播的難度,降低了書籍成本,是近來對于人們生活改變最大的一項發明。
眾人聞言方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李承道說的是什么意思。
“工匠之藝從來不是什么奇淫巧技,在朕看來它的價值超過千萬、億萬黃金”
“農商能使國家富庶,但是技術則能讓國家強大”
“朕欲在全國各地鋪設軌道馬車,若是鋪設成功,那么乘此馬車可日行千里,一日從長安到洛陽。”
“試想一下,若此次旱災時有這樣的馬車,將各地糧食源源不斷并且迅速送往受災地,百姓又怎會恐慌”
“若是有此馬車,各地商貿開戰皆會便捷許多,商業發展更快。”
“若是我們有足夠的技術,打造出強大的武器,那么天下之大,哪個國家能抵御大唐的鋒芒”
李承道一連串的發問,震撼著所有人的內心。
他伸出右手,緊緊攥成拳頭,沉聲說道“這,便是科技的力量”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