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辛城御史先前與申道人商量的那般,先小賞,之后等朝歌旨意到來,再決定是否要大賞。
“謝大人”
在場的貴族,聽到辛城御史的話后,無不松了一口氣。
功勞雖然重要,可卻不是他們來此的主要目的,他們主要還是擔心,先前對東野宇出手,真的是有功無罪嗎
頂級貴族的繼承人,拿下容易,可事后所帶來的影響,卻不是他們能夠承受的。但凡上層有所變化,他們這些動手的人會第一個遭殃。
大貴族都住在內城,只有像他們這些小貴族,才會住在寅城,背景并沒有外人所想的那般大。若非如此,也不會忌憚東野宇了。
如今聽到辛城御史要賞賜他們,眾人方才確定,先前拿下東野宇確實無罪,反而有功。這讓他們放下心的同時,也變得激動起來。
立功啊
想不到,就去青樓喝個酒,也能混個功勞,這和白撿的又有什么區別,怎能不讓人激動與興奮
“你們理解就行,暫且就先一人記一個小功,等朝歌的旨意下來,再酌情增加你們的賞賜。”
辛城御史點了點頭,將事先商議好的賞賜說了出來。
而對此,在場眾人自然沒什么不滿的。拿下一個頂級貴族,沒受罰就已經能偷著樂了,更別說還白撿了一個小功。雖然只是小功,可它是白撿的啊
而且,聽御史大人的意思,等朝歌的旨意下來,還會對他們另行賞賜,這就更值得人期待了。
朝歌作為大商的都城,要是有賞賜下來,出手絕對要比辛城闊氣的多。不說翻個十倍,那翻個五六倍還是可以的。
“這次事情,說到底,還是寅城太史寮下史姜黎首先發現的,所以,他此次當居首功。”
“除了記一個小功外,我還準許他去辛城武庫挑選一門神通。”
說完對眾人的賞賜,辛城御史又把姜黎單獨列了出來。首功者,當重賞,這是應有之意。功勞不分高低,如何激勵士卒奮勇殺敵
“東野宇之陰謀,皆是姜下史查明的,自然他當首功,我等皆無意義。”眾人同時回道。
不是他們不想和姜黎爭功,實在是這功勞不是那么好爭的。此事誰居首功,誰就等于得罪死了東野氏,他們還不想和一個頂級貴族為敵,自然不會與姜黎爭這份功。
“好,你們可以回去了,姜黎留下,隨我前往武庫。”
辛城御史見此,吩咐道。
“偌”
眾人聞言,紛紛退去。很快,大殿內就剩下了姜黎與辛城御史兩人。
“記你當首功,必然會讓你得罪東野氏,但我想了想,你如今不說和東野氏不死不休,那也差不多了,倒也無所謂得不得罪了。”
眾人走后,辛城御史笑道。
別人怕得罪東野氏,姜黎肯定是不怕的。或者說,現在的東野氏,雖然恨姜黎恨的牙癢癢,可他們卻比姜黎更擔心他的安危。
誰都能死,唯獨姜黎不能有事,東野氏大興的契機,還肩負在姜黎的肩上呢。
“東野氏主動欺上門來,并視我為奴隸,如此大辱,我誓不能容他”
姜黎咬牙說道,受了這么大的屈辱,他是鐵了心的要和東野氏不死不休,并且他的這個想法,也不在乎讓更多的人知道。
“你想滅了東野氏,我能理解,但這點很難做到。別說東野氏現在是周國頂級貴族,就算他仍是原先的邊境小貴族,你也滅不了東野氏。”
“不為別的,就是因為西伯侯不允許。東野氏再怎么說,也是周國的貴族,西伯侯怎能坐視你覆滅周國貴族呢”
“堯帝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自堯帝后,貴族之間的爭斗,就沒有滅族的說法了。就是仇恨再大,也只誅首惡,留下一脈以承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