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奴,就是被妖蠻捕獲的人族,除了日常勞作之外,還是妖族的儲備糧。
因此,人奴是無法修煉的。一萬人奴,全都是普通人,且還都是以青壯為主,有婦孺,但卻沒有老人。
被妖族圈養的人族,根本沒有活到老的那一天,待其成年,就如過年時的豬一般,隨時都會迎來宰殺的命運。
人奴無法修煉,但妖奴蠻奴可以,雖然他們無法接觸高深的功法,但下三境的功法,還是可以學習的。
因此,這四百個妖奴蠻奴,最弱的也有一境后期的修為,二境三境的也不在少數,加起來足有上百。
至于那二百個妖族蠻族,應該是這二十個妖蠻奴隸的親兵,清一色的三境修為,看起來還是很唬人的。
他們的到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彌補了黎國戰力的不足。
因此,這些人被帶來黎國后,姜黎也沒客氣,直接動用氣運魚龍之力,在他們的神魂上種下國運印記。
國運印記,也算是奴印的一種,平時不會約束他們的行為,可他們一旦做下有損黎國國運的事,這印記立即就會發作,從而磨滅他們的神魂。
除非姜黎同意,或者說有強者幫他們分裂神魂,不然休想解除國運印記。同時,黎國國運要是破滅,身負國運印記者,都要跟著同葬。
國運印記的效果雖然沒有御奴印強,但卻勝在能夠群體釋放,能一下子在上萬人身上種下印記。不似御奴印,施展時需要一個個來。
一下子多了上萬人,氣運魚龍的力量并沒有增長,反而有所衰弱。因為,并非是人越多,國力就越強大。
一下子多出萬人,讓本來極為穩定的黎國,立即變得不穩定起來,多出了很多的隱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發生動亂。
要等這些人徹底融入黎國,有了凝聚力后,因為他們的加入,黎國的國運才會得到提升。否則,他們的存在,非但無益,反而會拖累黎國。
要是人越多越強,那被妖族圈養的人族不知道有多少,怎么不見妖族無敵于世間
只是人多還不夠,還要獲得他們的認同,將人心凝聚在一起,具現出民意,如此才能提高國運。
妖族要是扶持被圈養的人族,將他們視為族人,那立即就會得到他們的認同,從而使得氣運節節攀升。
但很顯然,妖族不會這么做。提高了人族的待遇,必然要損害到妖族本身的利益,誰會愿意
接下來,姜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處理這多出來的一萬多人身上。
人奴還好,因為他們的地位太低了,姜黎隨便給他們一點好處,就能獲得他們的認同。
然后,等他們在黎國生活一段時間,自然而然的就能融入其中,成為黎國的一份子,持續的為黎國貢獻力量。
妖奴蠻奴同樣如此。
麻煩的是妖族與蠻族,他們的出身,使得他們很難認同人族。不過無所謂,姜黎本來也沒過想獲得他們的認同,直接將他們當成戰奴處理。
戰奴就是炮灰,一次性用品,對黎國是否有凝聚力,其實并不重要。
一百五十個妖族,全是豹族,雖然不如兇獸,但也很強了。因此,姜黎決定用這些豹族,組建一個百人的騎兵,未來興許會派上大用場。
但這個不急,妖族野性難馴,還需要慢慢訓練才行。
現在的著急的是,黎國急需一個管理制度,以管理越來越多的人口。
結合自己的知識,姜黎暫時編出了一套制度。他以四人為單位,組建家庭。然后,九家為一族,九族為一村,九村為一鄉,九鄉為一縣,
就按照家、族、鄉、縣這些行政單位,把黎邑之外分成一個個區域。
之后每族設立族老、每村設立村老、每鄉設立鄉老,每縣設立縣令,由他們代替姜黎管理各縣各鄉村。
同時,姜黎又在黎邑設立六部,吏部掌官員任免,戶部掌天下錢糧,禮部掌禮儀祭祀,兵部掌兵馬,刑部掌刑法,工部掌握工程水利。
嗯,這套制度,不是姜黎原創,而是古已有之,姜黎加以改良罷了。
本質上,還是抄的周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