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后深深看了李勛一眼道:“去吧,李勛,朕已經派人清理了途中可能的障礙,保證你的歸途平安。”
而對于林澈,朱元璋也有自己的安排,他低聲對林澈道:“國師,朕有一件更為機密的任務需要交代。”
林澈微微一頷首:“陛下請吩咐。”
“你我一同走一程。”朱元璋言簡意賅,“有些話,需要無人之地細說。”
宮廷中的風波悄然平息,朱元璋和林澈一同步出書房,在這纏綿的宮廷斗爭里,林澈早已如魚得水,存居在朱元璋身旁更加如虎添翼。
夜幕降臨,一切仿佛未曾發生,朝堂之上依舊是一片安寧。
但在這片平靜的表面下,國師林澈的名字,再次在朝堂上下流傳,變得更加傳奇。
在錦繡的大明皇城之內,紫禁城的廊道內回響飛速步伐所激起的回應。
狼煙仍在邊疆四起,蒙古殘存的勢力竟然與局部安南貴族暗中聯手,這場意料之外的叛亂如同暴風雨一般猛烈。
令大明王朝不得不重新集結力量,以應對眼前迫在眉睫的危機。
安南使者李勛,如今已是盔甲在身,佩劍側立,他原本的文士氣質此刻入鐵血戰士一般,透出一股說不出的銳氣。
李勛朗聲道:“諸位將軍,雖然敵軍勢力大,但只要我們調度得當,穩住城池,依然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他不得不在這混亂的局面中調兵遣將,在外力抵抗的同時,抵御內部的不穩定因素。
而在他背后,大明朝廷的支持亦步亦趨。
紫禁城的御書房內,朱元璋同國師林澈一邊翻閱著戰報,一邊深入密談。
朱元璋皺眉道:“國師,看著戰勢,令人頭疼,如此下去,沖突只會越發激烈。”
林澈的眼眸中閃過一光華,似乎有深謀遠略。
“陛下,現在正是用計謀之時,此番叛亂雖然來勢洶洶,內部矛盾必然重重,我們不妨。”
朱元璋親筆放下手中的戰報,目光投向林澈,聽他娓娓道來。
林澈平靜的分析著,“此亂之中,蒙古的王公和安南的貴族。”
各自心懷鬼胎,若是能使其內訌,或可為我大明解除一大后顧之憂。”
朱元璋雙手拍案,聲音中透出一股果斷,“好,就依你所言,如何調動,朕全權委以重任。”
領導身形挺直,點頭應允,“臣遵旨。”
緊接著,林澈便率先展開行動,他先是密令朝中一位精通蒙古話的謀士,假扮商人,混入蒙古王帳,在他的策反下,蒙古內部開始產生裂痕。
一邊是渴望著重新恢復昔日雄風的勢力,另一邊則是那些已經與大明商賈有了密切往來的,不愿再起戰火的族人。
與此同時,他又安排了精通安南語言和風俗的密探,以刺探貴族們的真實動向,不久,安南貴族內部也開始了勾心斗角,爭奪權力。
他的這些安排并不張揚,但卻是行云流水般自然,好似未經策劃,讓這兩股勢力就這樣開始了內斗。
京城內外,無數忠良之士也受到了林澈的影響,開始積極響應國師的號令,他們或是資金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