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結束后,朱元璋沉默片刻,緩緩推開暗門,走入房間。
他靜靜走到林澈的面前,那位坐騎風而來,手揮符咒的國師,此刻聯行沒有絲毫波瀾,只有一份師者的莊重。
朱元璋笑了:“國師,你今日所授之課,朕也有所領悟。”
林澈微微頷首,他的眼神透露出一絲溫和:"陛下莫非一直在聽。"
朱元璋正色道:“國師,你的忠誠,咱一直沒有懷疑,今夜本想試探你心,不曾想咱反而學到了更多。”
朱元璋話鋒一轉,表情復雜道:“聽你所講,朕的許多牽絆煙消云散。”
“咱甚是欣慰,先生真乃大智慧乃國之棟梁,咱深感慶幸大明有你。”
林澈只是微笑,他神態淡然的說:“陛下若能如是,是臣之幸。”
“國師之職,實在為國而憂,時刻以國是家,唯一有日,臣若迷失方向,還望陛下能為臣指望陛下能為臣指引正途。”
兩人的眼神在空中交匯,仿佛磁場相撞,產生了前所未有的信任與理解。
從這一刻開始,兩人的師友關系,不僅未被擊散,反而變得更加堅固可靠。
而在這之后,無論朝堂之上,還是民間議論,關于林澈的威望不僅沒有成為洪武帝的威脅,反而成為了大明穩如磐石的支柱。
初升的朝陽灑滿錦繡的皇城,紫禁城內,晨鐘暮鼓正奏著生機盎然的序曲。
朱元璋今日心情極佳,他隨手撫摸著那精雕細琢的龍椅扶手,準備開啟一場特殊的朝會。
“國師,你既是國師,朕今日欲考你幾個問題。”朱元璋聲音不高,卻在金鑾殿上回響,直入眾臣耳際。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投來驚奇的目光,林澈從容不迫,只是微微一笑,想朱元璋行了一禮,表示請陛下直言。
“好。”朱元璋微微挑眉,心中早已準備的問題脫口而出。
“國師,朕問你,大明山河遼闊,你說朕該先安內還是先攘外?”
這個問題無疑是個陷阱,聰明如林澈自然清楚,安內攘外是治國之要務,輕重緩急不可顛倒。
他沉思片刻,開口道:“陛下,安內外必攘,則外威不受內亂之攪亂。”
“攘外亦是需安內,使得內政穩固,以免外患趁虛而入,臣以為,內外兼顧乃是先行之策。”
朱元璋眼中掠過一絲贊賞,“國師,此言甚是,真有有一問。”
“陛下,請問。”
“若有臣子覬覦權位,朕應如何是好?”
林澈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回答:“權位之爭,如刀刃上舞。”
“先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若有奸臣則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天機不可泄露,臣子不可親疏有別,剛正不阿,必將奸邪自食其果。”
朱元璋的目光如注,掃過朝中其他朝臣,見沒有人反駁,這才滿意的點頭。
他又忽然變幻話題,“那朕再問你,若天下百姓遭受災害,國庫又空虛,朕又該如何施救。”
這問非比尋常,陛下之問。
涉及民生,考驗國師之才與心,群臣們更是激動,眾皆側目而視。
林澈神色沉穩,言語清晰:“陛下,民為邦本,本固幫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