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科舉考試是風氣最重的大事之一,參與的士子皆是家族榮譽的象征。
也是大明王朝將來朝堂的棟梁之才。
然而這天,一封密報打破了科舉的平和,密報中說有士子在考場中作弊,且行為浮夸,公然有人代筆。
潮衣裳,石之門憤怒,他們的不滿和怒聲沖冠幾欲震天。
浮沉在權力旋渦中的官員們面面相覷,他們中的許多人早已習慣于在科舉中暗中操作。
但這一次公然的作弊。
實在太過離譜,連他們自己也不得不站出來呼吁查明此事。
面對群臣涌動的情緒,朱元璋心知不能輕忽處理此事。
他看向國師林澈,一如既往的寄予厚望。
“林澈,此事非同小可,朕希望你能主持公道,替朕撥亂反正。”
林澈平靜的點頭道:“陛下,朝政之清明,國之大典不容玷污。”
“請陛下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查清楚此事。”
調查開始了,林澈不按常理出牌,先是一紙令下。
要求所有的考官上繳考試記錄以及所有監考筆記。
然后出人意料的,他公然在京城懸掛告示,懸賞尋找作弊的證據和證人。
此舉一出,京城嘩然,林澈的手段前所未有。
甚至連平常絕口不提的官場丑聞的百姓們,也開始揭發一些平常見聞。
有人指出某書院幾名教職工連日夜的神秘舉動,引起林澈的注意。
沒幾日,調查結果果真震驚四座,背后受賄的官員之名單浮出水面。
他們與那個書院間的利益鏈比任何人想象都要深重。
朱元璋接到林澈的報告后,神色凝重,他悍見的在朝堂上親自宣讀了調查結果。
點名了那些作弊的士子以及背后操縱的官員。
而在朱元璋告訴眾人的時候,林澈則站在一旁,冷靜如常。
朝堂上的空氣一度凍結,曾經威名赫赫的書院一夜間名聲盡毀。
那些世家子弟個個面色蒼白,而曾經揮金如土以換取美名的官員們則惶惶不可終日。
朱元璋震怒下,直接革去了他們的官職,令他們不得再踏入朝堂半步。
朝堂之外,被此次事件牽連的廣大士子們,一個個議論紛紛之中收斂心性。
本不寄予希望于此次公端的他們,在看到林澈義正詞嚴的姿態之后,尊敬之情自生。
“國師果然是名副其實啊。”一位士子在茶館中唏噓不已。
“此番能公正無私,就算我們這些士子功名無望,心中也覺得亮堂。”
“確實如此,國師在此番事件中顯現了神機妙算之能,這科舉風波,倒也算是正了朝堂風氣。”
另一位讀書人嘆道。
而在更遠的茶室,街巷,林澈的名聲如同春風一般傳開。
老百姓們雖然不懂朝堂之事,但他們知道有一位公正的官員為他們維護正義。
林澈并未因為引得眾人的尊敬而沾沾自喜,他在朱元璋面前進言。
“查處作弊盡是末節,清正朝綱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