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的公正裁決下,不僅平息了針對林澈的污蔑,還讓國師的地位更加穩固無比。
而星辰臺的建立,最終以輝煌的成就,標志著大明天文學進入一個嶄新的紀元。
有了星辰臺和林澈的天文儀器,大明的航海之路更加精準。
農業生產也更有章可循,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改善。
朱元璋企圖借此賦予大明以科學的翼,扶搖九萬里,而國師林澈,就是安格展翅高飛的天驕。
彌漫在京城之上的陰云,似乎預示著心情的沉重。
大明王朝,這個山河磅礴,文明古國,竟也遭遇了難以想象的危機——糧食短缺。
緊急朝議上,朱元璋的額頭緊蹙如刀削。
“朕的臣子啊,朕感到焦慮和迷茫,大明的百姓正在飽受饑餓之苦,朕心如刀絞,你等快說,有何良策,能即刻解開此國難?”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無一人能出言回答,沉默在這輝煌的殿堂內。
像是一個個沉重的鐵錘,砸在所有人的心頭。
此時,一道沉穩的聲音打破了沉默:“陛下,臣林澈請言。”
朱元璋急忙掃去神色之中的悲戚,身子微微前傾,凝視著這位一直以沉著著稱的國師。
“林澈,朕之望星,天下堪輿,皆出自你手,若有妙策,朕愿傾聽。”
朱元璋的聲音,雖然低沉,卻透出一線希望。
林澈淡然一笑,他的雙眼如同看破紅塵的智者一樣透徹。
“陛下,此次糧荒,并非不可解決,臣已經詳查天文,再參透圖集,發現此次災荒之處并非無跡可尋。”
朝堂之上的官員們竊竊私語,疑惑林澈此話究竟什么意思。
不過,面對國師自信的姿態,他們也只能將不信化為期待。
“林澈,朕知道你才智過人,此言當真?”朱元璋眼中光彩再現,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林澈點頭:“臣敢以性命擔保,此番的災情,乃是因為連年戰亂,加之水土不固,土地被過度耕作,僅需要調整土地使用制度,恰當輪作,便能逐步恢復土地肥力,提高糧食產出。”
朱元璋起身,大步走到林澈的身邊,激動說道:“此事就交與你了,朕相信你能平此大難。”
林澈頷首,他的神色之中吐露出一種天地與我并肩之意。
“陛下,請放心,我將親自下鄉視察,親自指導農民改革土地使用,朝廷也必須立法保護耕者,廢止苛捐雜稅,并給予農民適當的補貼,以激勵其生產。”
便在這一日,林澈身穿輕羅袍,揮別宮廷的喧囂,同文官武將一行人馬,踏上前往災區的路途。
林澈用他的博學和才智,一路上為百官解說天文地理之學。
更為百姓們講解如何改善耕作方式,結合土地特性,進行輪作和深耕。
他指出幾處久經戰亂,荒廢已久的土地,建議上邊在此施行新政。
種植輪作作物,與糧食作物間隔種植,以養地氣,增加土壤肥力。
他還在土地上親手示范了幾種簡易有效的農具,讓農民知道如何更加輕松帶來跟豐收的成果。
那些漸漸恢復了肥力的土地,以及正在生長的麥苗,都是林澈智慧的證據。
經歷數月,結果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