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著。“朱元璋提筆在奏折上批注,“傳劉伯溫、徐達、李善長即刻進宮。“
不過半刻鐘,三位重臣匆匆趕到。朱元璋直接推開面前的膳食,將地圖鋪在案上。
“倭寇雖退,百廢待興。朕欲用三年時間,完成三件事。“他的手指點在地圖上,“其一,重修江南水利,疏浚運河;其二,在沿海筑十六座新城,互為犄角;其三,重建水師,打造可遠洋的戰艦三百艘。“
劉伯溫捋須沉吟:“陛下雄才大略,只是國庫“
“抄沒的倭寇贓銀尚有八百萬兩,足夠啟動。“朱元璋目光炯炯,“另詔令各地富商,凡捐資重建者,賜爵位或子孫蔭官。“
徐達補充道:“臣建議征調倭國俘虜參與勞役,既懲戒兇頑,又節省民力。“
“準!“朱元璋拍案,“但要立規矩:每日勞作不得超過六個時辰,傷病者需醫治,不得虐待。“
李善長驚訝道:“陛下對這些豺狼何必仁慈“
“朕非憐憫倭寇。“朱元璋冷笑,“而是要讓他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朝氣度!“
夜深時分,馬皇后端著參湯走進書房。朱元璋正伏案審閱工部呈報的重建圖紙,燭光映出他眼角的細紋。
“重八,該歇息了。“馬皇后輕聲喚著他的本名。
朱元璋抬頭,疲憊地笑了笑:“妹子,你看這新城設計可好街道要寬,地下要修排水溝,再遇戰事不易起火.“
馬皇后將參湯放在一旁,伸手撫平他緊皺的眉頭:“仗都打贏了,還愁什么“
“贏了一場仗容易,難的是讓百姓永遠不再受戰亂之苦。“朱元璋握住她的手,“朕打算改革科舉,增設算術、水利等實學;還要建立海軍學堂,培養懂得航海的人才.“
馬皇后忽然紅了眼眶:“你還記得嗎當年在濠州要飯時,你說有朝一日當了皇帝,定要讓天下人都有飽飯吃。“
“記得,當然記得。“朱元璋望向窗外的星空,“所以朕更要好好經營這來之不易的太平。“
次日早朝,關于如何處置倭國的爭論異常激烈。以藍玉為首的武將主張徹底滅國:“倭人狼子野心,當屠其王室,毀其宗廟,永絕后患!“
文官集團則主張懷柔:“可仿漢唐舊制,設都護府監管,令其稱臣納貢。“
朱元璋靜靜聽完各方意見,目光轉向一直沉默的劉伯溫:“愛卿以為如何“
劉伯溫出列拱手:“臣以為,可三分倭國:北境設大明駐軍,控制要沖;中部扶植親明政權;南島留給倭王虛位,令其互相制衡。同時開放貿易,傳播儒學,百年之后,倭人自當同化。“
殿中一片嘩然。朱元璋沉思良久,突然問道:“倭國使者何在“
被帶上殿的倭國正使小野次郎跪伏在地,渾身發抖。朱元璋命人賜座,卻見他雙腿發軟,竟不能起。
“回去告訴你們國王,“朱元璋的聲音如洪鐘大呂,“大明可以寬恕,但不會忘記。若要和平,需應三事:其一,交出所有戰犯;其二,賠償白銀兩千萬兩;其三,王子入質南京,學習華夏禮儀。“
小野次郎以頭搶地:“下國小臣,定當轉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