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又派了6個忠心的手下,隨他一起同行。
是保鏢,也是監視。
完善的制度,比人心可靠。
雖然是初創組織,也要把這個觀念灌輸下去。
這一趟的采買,只能算是探路。
李家堡需要海量的物資,無疑廣東是最好的選擇。
最近,從衙門書吏那打聽到了一些消息。
江浙的許多商人,都是某種特殊手套。
背后的東主,是兩省的官紳。
只不過為了避嫌,而隱身幕后。
而廣東的行商,卻不一樣。
他們雖然每年都要向粵海關,還有京中貴人輸送固定比例的銀子。
但,這些人只管分紅,不插手經營。
李郁擔心,在江浙商人處采買太多。
幕后的東主,早晚會意識到不對勁。
一旦這些人產生懷疑,他們甚至會殺人滅口。
直接把李家堡夷為平地,不讓朝廷察覺。
為何都說王朝平穩期造反,成功率極低。
這還僅僅是原因之一。
巡撫衙門最近人心惶惶,撫臺大人病倒了。
趁著這段混亂期,書吏們偷空子,把一些機密廷報也謄抄送來換錢了。
其中,李郁最感興趣的是金川之戰的軍報。
乾隆再怎么混賬,也不會瞞著各省督撫。
金川之戰,已經收官。
各路大軍,陸續撤回駐防區。
糧草,火炮也陸續運走。
改土歸流后,官府組織了大批的民夫拆碉樓。
以及,撿炮彈。
一份廷報中,提及了征西大將軍阿桂發起總攻的前三天。
前線直接參與轟擊的火炮數量高達3000門,一天就轟出去了一萬多枚實心鐵球炮彈。
這些實心鐵球遍布山野,不能浪費了。
同時,押解金川俘虜工匠百人。
至京郊的西山健銳營,仿造碉樓5座。
以供云梯兵實戰訓練。
還有,將山下的火炮工坊拆除,匠人遣散回原籍。
現有火炮,按照口徑大小。
重炮運回京師,撥給京師八旗火器營。
中等口徑的火炮,分別撥給荊州、成都、江寧、德州駐防八旗。
小口徑的,例如劈山炮則是挑選一些品質精良的,配發給幾省綠營。
其余的,全部就地融鑄,成為官倉銅鐵存料。
這些廷報,看的李郁心驚肉跳。
一個農業國,竟然能動員如此龐大的資源。
金川的地形險峻,道路崎嶇。
清軍為了把火炮拉上去,瘋狂的修路,這才有了3000門火炮炮擊索諾木大營的一幕。
很無賴,然而很可怕。
李郁翻閱了十幾份廷報,得出了一個結論。
軍事上的勝利,火炮貢獻了7成。
若是3000門火炮,拉來轟自己。
棱堡也扛不住。
范京在石湖巡檢司,杜仁去了西山煤礦,賴二去了潮州府。
老胡畢竟是綠營軍官,在橫塘汛待著。
李郁感覺,身邊冷清了許多。
整整半天,他把自己關在屋子里,琢磨造反的路線。
韋秀已經得知了哥哥的下落,松了一口氣。
本想來感謝李郁,卻發現大門緊閉。
林淮生在門外,示意她不要進去。
“在休息嗎”
“不是,軍師最近壓力比較大。”
“哦,那得釋放壓力啊。”
韋秀突然又覺得自己這話有歧義,尷尬的走了。
她在堡內,和楊云嬌走的最近。
二人私底下會聊很多話題。
而清月村的那些鄉親,雖然還是熟悉的面孔,卻再也不是一個整體了。
前些天的大水,石湖水面上漲。
把清月村的那些破房子,全部沖垮了。
有人回去看了,不過卻很無所謂。
因為,他們在李家堡住的是磚瓦房。
沒人愿意再回去了。
清月村,已經自發的融入了李家堡。
只有楊云嬌看的最清楚,但是她不敢說出來。
她只想著,以后能有個名分。
實在不行,有實無名也可以接受。
天下雖大,除了李郁,她還能依賴誰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