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不敢判定,但是有這般猜測。”
乾隆臉色變幻,
說心里話,其實于敏中所說,和他心底的懷疑一致。
這是他最不愿意面對的。
乾隆的手指在桌子上敲擊了幾下,下定了決心
“蘇州府通判黃文運,是幾品”
“回皇上,正六品。”
“升一級,從五品,仍擔任府通判一職。”
“蘇州府多有空缺,可否讓吏部擬出人選,供皇上圣裁”
“朕看就不必了,先空著吧。哦對了,巡撫到任之前,蘇州城守營暫時歸黃文運節制。”
乾隆一甩袖子,
準備離開軍機處,去給太后請安。
一只腳剛邁出軍機處門檻,又說道
“若是江南秩序長期無法恢復,朕擬在蘇州設滿城,拔擢副都統一名。”
“天兵一至,魑魅魍魎煙消云散。”
軍機處內,
眾人愕然不語,正在消化皇帝的話。
“諸位大人,下雨了。”
幾個小太監,端著銅盆進來了。
他們將銅盆放在漏雨處,接屋頂漏下的水。
堂堂大清朝的軍機處,這么重要的衙門,竟然是木屋子,夏天熱冬天冷,不時漏雨。
說出去,誰信啊。
不明真相的群眾看了,一定以為這是一個清廉克己的朝廷。
眾軍機處成員,
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伴隨著雨打銅盆的滴答聲,開始伏案工作。
大清朝的精英,最高理想就是進入這排破木屋,有一張屬于自己的書桌。
然后,
每天跪著記錄皇帝的口述內容,見證帝國的每一件大事。
著名清吹,歐洲良心,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法蘭西思想的王,即將在3年后進入天堂的,
伏爾泰老先生如果親眼目睹這一幕,怕是要熱淚盈眶。
再次呼吁歐陸皇帝們,多向東方同行學習。
這種滑稽的誤解,
即是文化的差異。
也是信息的不全面導致的。
所以,
窺一斑可見全豹,很可能是誤人子弟。
沒有全面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是對的。
很多時候,自己看到聽到的信息,是片面的。
甚至,是別人刻意修飾過的。
李郁深知這個道理,
所以他一直在努力的收集信息,試圖透過迷霧看到本質。
大清到底是什么模樣,電視劇說了不算,清史稿說了也不算。
劉千來了,遞上了一份他的組建情報系統的草案。
設固定點,
以米鋪,布鋪,車馬行這樣的店鋪為掩護。
選址靠近衙門,或者鬧市區。
啟用面孔陌生,之前一直在堡內效力的人作掌柜。
每點配兩三名護衛隊員。
再選用一批相同條件的人,作為流動情報人員,對外以街溜子,青皮角色出現。
他們手握金錢,
發展線人,重點是官紳的下人,碼頭的苦力,青樓的小廝,行船的水手。
標準是,
處于社會的底層,但是大量接觸其余階層的服務行業人員。
從線人處得到的情報信息,匯總到固定點。
每一個點對應接洽,不超10個流動情報人員。
點和點之間,除非極端情況,不存在橫向聯系。
而李家堡,
設置情報小組,每隔數日,固定上門取走情報。
如果遇到緊急重要情報,由掌柜的親自送到堡內。
另外,
若是需要武力支持,則由堡內護衛隊執行。
李郁不想讓情報組織擁有過多的武力資本,否則尾大不掉。
還有一條隱含規定,
固定點的掌柜,一定要有家室要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