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府衙的人,黑壓壓一大片。
大堂之上,
端坐著兩個人,左邊是江蘇布政使朱珪,右邊是知府黃文運。
“拜見朱大人,黃大人。”
黃文運瞧了一眼朱珪,笑著說道
“老大人,您先講兩句”
“好。”朱珪這人不簡單,短短幾句,就表明了立場,“本官上任前,皇上曾叮囑我,江蘇不能亂,大清不可一日無江蘇,江蘇不可一日無蘇州。本藩臺立下了軍令狀,明年的錢糧只能超額完成,決不能虧欠。到時候,還望各位精誠配合”
黃文運立刻打圓場,接過話茬
“本府鼎力支持。”
“謹遵朱大人,黃大人鈞令。”
黃文運收起了笑容,冷冷的說道
“從今日開始,蘇州府的首要任務,是嚴厲打擊反清反滿分子。凡是有勾連幫會,私通賊寇的,不論身份,一體捉拿。”
元和知縣張有道,向前一步,拱手問道
“若是有功名的士紳,是否需要報府衙”
“本府再強調一遍。本官是奉皇上圣意,不是一時興起。”
“下官遵命。”
“規模要大,速度要快,還大清一個朗朗江南。”
黃文運站起身,
手指著外面,大聲說道
“諸位同僚,速速辦差去吧。”
“本官等著你們的好消息。”
黑壓壓的官員,各自騎馬坐轎離開了府衙。
府城的消息靈通人士,很快就嗅到了味道。
山雨欲來風滿樓
腦子活泛的,已經派人送上了厚禮。
腦子不靈光的,還在傻乎乎的觀望。
府衙內,
朱珪也笑呵呵的坐轎離開,
臨行前,他表示了自己的態度。
“只要不引起亂子,不影響錢糧征收,黃大人盡管放手去干。皇上英明,我等臣子自當為君父分憂。”
“有朱老大人這句話,下官就放心了。”
看著朱珪的寒酸二人轎子,消失在了視線。
黃文運冷笑了一下,
他知道這位新任布政使是個什么成色。
家境殷實,書香世家,乾隆十二年的進士,精通儒學卻不迂腐,是個廉吏加能吏,在朝廷里被視為孤獨君子。
雖無火箭速度,顯赫權勢,卻是官場常青樹不倒翁。
一個字,老謀深算。
這種上司,不必走的太近,也不能為敵。
屬于官場異類,沒有什么把柄,彈劾也無從下手。
一時間,
黃文運想起了地窖里的銀冬瓜。
也是這般,穩重,冰冷,無懈可擊。
震澤縣衙,
主簿小心翼翼的問道
“府尊大人口中的反清反滿分子,一般長什么樣”
知縣神游八方,胡亂應付道
“天天正事沒有,總是妄議朝廷大政,滿腹牢騷的,大約就算是吧。”
“縣尊英明。”
于是,
家里有幾個錢,讀過書,喜歡在茶館、酒樓高談闊論的,就成了高危群體。
衙役們直接換上便裝,
每天蹲守,在高談闊論正酣時,突然沖出。
獰笑著,找那人群中最靚的仔。
套上王法,大喝一聲
“某某,你的事發了。”
“諸位茶客,都在紙上按下手印,作個人證。”
掌柜的被嚇的直哆嗦,
卻沒辦法,只能心里咒罵。
幾天下來,
成功抓捕反清分子一十八人,而且證據鏈完美。
“當場抓獲,并有旁人佐證。好,辦的好。”知縣連聲夸獎。
常熟縣,元和縣,昭文縣,
都派來了相關吏員,學習先進經驗。
并迫不急待的加以推廣,抓捕現行反清分子。
然而,好景不長,
沒了
茶館、酒樓散座,都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