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請帖上所寫的“陳府”,卻沒有影子。
正在疑惑,是不是走錯路了。
一個漢子走了過來,拱手行禮
“可是金山縣董老爺當面”
“正是,正是。”
漢子笑了,從背后摸出一面銅鑼。
當當當,敲了三下。
大批官差,呼嘯而至。
領頭的一人,騎著馬,舉著刀,正是蘇州府捕頭黃四。
“董三郎,你勾結會匪,陰謀推翻大清朝廷。人贓并獲,帶走。”
黃四掀開馬車簾子,
指著里面的農具樣品,生鐵樣品說道
“這些都是反清物證,統統帶走。”
“直接去縣衙,借用一下地方,速速取得口供。”
“劉爺,你這招引蛇出洞,絕了。”
劉千也騎著一匹黑馬,擺擺手
“這是李爺的計策,在下不敢貪功。”
“跟著李爺做事,就一個字,順”
當晚,
在挨了3道大刑后,董三郎就招了。
他此時,已經猜到了緣由。
哀求道
“我什么都愿意配合,只求放了我兒子。”
不過,黃四怎么可能心軟。
將父子倆,一并取得口供,當場畫押。
次日清晨,
押解著人犯,和口供回府城。
同時派人飛馬報告李郁,證據鏈完成三分之一了。
接下來,
就看李郁,如何把這張網織密了,掀起一次規模宏大的刑獄了。
“修橋鋪路,疏浚河道”
“對。”
“此舉倒是可圈可點,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李郁聽出了黃文運贊許的話,背后的含義。
這錢,花的還不夠刀刃。
上一輪打擊反清反滿分子,抄家所得的三分之一,準備用在地方上。
此舉的好處是,既贏得地方上的官聲,朝廷那也算成績。
“在下還有一個想法。”
“講。”
“不征發百姓,而是雇傭流民、乞丐、還有運河沿岸的苦力。發給工錢,以工代賑,安穩民心。”
黃文運點點頭,
相當于,不給經手胥吏分潤的機會,而是發給最不安穩的底層群體。
此舉,
倒是亮點多多。
“好。”
“具體的工程,可否交給維格堂承辦”
黃文運笑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本官答應你。”
“大人放心,工程質量,我擔保。”
至于說,
要修哪些橋,鋪哪些路,以及疏浚哪些河道,加固哪些河堤,
自然是按照上一次乾隆南巡的路線。
而這個路線,
也是李郁將來用的上的造反路線。
雙向奔赴,銀子都花在了刀刃上,一分都沒浪費。
江蘇布政使,朱珪聽說了,
也派人召來了李郁,叮囑此事。
這位老大人,清廉是真的。
如果大清朝搞個財產排名,他大約是在末尾的5。
李郁準備了一份厚禮,
不出意外的被委婉拒絕了,朱大人追求的不在黃白之物,另有其他。
“李堂主,老夫只有一個要求。”
“老大人請講。”
“抄犯官的家財,建朝廷的工程,賑一貧如洗的苦力,此舉若能辦妥,就是今年最耀眼的成績。大清朝的很多事,出發點都是好的,可辦起來就變了味兒,你可明白”
“在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