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想逢迎朕,你說話也要過過腦子吧進進退退,忽左忽右,來回橫跳,朕都聽不懂你到底站哪頭。”
狼狽的胡御史,出了紫禁城。
擦掉額頭汗珠,把手背在腰后。
清了清嗓子,昂起頭,邁著小方步,
走到了一處書鋪。
正在挑選書籍的讀書人,見一位官員進來,立即行禮。
“本官忝為都察院御史,有必要指點你們幾句。作為讀書人,你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
直到日落,
胡御史才心滿意足的走了,
留下幾個讀書人,腦瓜子嗡嗡的,走路都不辨方向。
犯惡心,想吐。
中胡毒了。
紫禁城,
皇子們讀書的地方。
乾隆信步由韁,恰好走到了這里。
皇十五子,少年永琰恰好結束了課業,走出屋子。
“兒臣拜見皇阿瑪。”
“陪朕走走,去御花園。”
太監侍衛們,立即識趣的拉開了距離。
皇帝父子聊天,旁人最好躲遠點。
最近,
京中盛傳,十五阿哥最有可能繼承大寶,看來是真的了。
“永琰,24史讀過哪些了”
“兒臣才讀了宋史,漢史,元史。”
乾隆點點頭,囑咐道
“一定要多讀史書。”
“兒臣愚鈍,請皇阿瑪示下。”
永琰,是出了名的恭順,這也是乾隆最欣賞的一點。
乾隆略一思索,
干脆拿出了蘇州府黃文運的折子
“說說你的看法”
“兒臣覺得,黃大人是忠于朝廷的,就是”
“就是什么”
“是否稍顯嚴苛傷了民心。”
乾隆瞥了一眼,躲得遠遠的太監侍衛們。
指著前面的亭子
“走,進去說。”
倆人坐在石凳子上,乾隆瞧了一眼,這個還算順眼的兒子。
開啟了講課模式
“我大清以百萬國族,統治億萬漢民,卻能江山穩固,靠的是什么”
“八旗駿馬彎刀,還有皇上的仁德。”
“呵呵呵,這些都是師傅教你的吧。朕今日告訴你,都不是。”
乾隆逐漸嚴肅了起來
“靠的是分利。我大清從未堵住漢人士子的流動上升道路,籠絡住了這批人的忠心。”
“所謂民心,絕不是普通庶民的忠心。而是士紳,士子的心,聰明人的心。”
“科舉晉升之路,絕不能堵塞。相反,還要盡可能的暢通。有了希望,他們才會數十年如一日,埋頭苦讀,窮經皓首,順從平靜。”
“督撫以下,漢人官員比例最大。皇權不下鄉,我大清從不干涉鄉里事務,全部交給士紳們。”
“如此大方,他們能不忠心我大清”
永琰目瞪口呆,額頭上汗珠直下。
他頭一次聽到,這樣直白又大逆不道的“分析”。
若不是皇阿瑪親口所說,他怕是要跳起來,大罵狂悖。
“史書上,什么都說了,但似乎又什么都沒說。全靠你自己去悟。”
“皇族、宗族、勛貴世家,他們往往是與國同休,最忠誠最可靠的。”
“而地方豪強、大族,他們的忠誠是有條件的。”
“王朝更迭,對于他們沒有太大影響。所以,他們并不關心誰坐龍椅,他們只在乎,誰舍得分給他們最大的利益。”
“兒臣明白了。”
“你不明白。”
乾隆擺擺手,示意這個兒子不要急著辯解。
“朕想告訴你一個道理,只看立場,不問人心,不問忠奸。我大清給他們的,其他王朝給不了。所以,他們一定,也只能站在朝廷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