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他就是這支騎兵的指揮官。
火槍,刀矛弓箭,騎兵可自由選擇。
很顯然,
沒幾個選弓箭的,都選擇了霰彈短燧發槍。
掛在馬鞍旁,
提前裝填好,到了臨敵前,抽出掰開擊錘,轟一槍結束。
霰彈燧發槍,
有繩子拴著,防止在顛簸的馬背上,意外丟失。
這是兀思買的建議,
李郁見了一次,就大為贊賞,覺得很實用。
騎兵主武器是窄單刃長刀,刀前端有微微的弧度。
張鐵匠監制,徒弟們精工打造。
最近,
李郁有一個發現,武器的質量關鍵在于鋼鐵質量。
只要鋼鐵優質,鐵匠的手藝不必太精湛,也無傷大雅。
這是個好現象,
意味著,可以引進更多的庸碌鐵匠。
史書上說,
當初后金為了入關,
在盛京城外,大辦兵器作坊,打造盔甲,刀劍,槍炮。
作坊綿延30里,爐火徹夜不熄。
這樣的盛況,要不了多久,
就能在西山島,重現了。
為了騰挪空間,西山島需要做出一些調整。
西山煤礦,要封礦了。
將一半礦工,搬到長興煤礦去。
還有一半,編入軍中。
增加6個火槍隊的編制。
李氏軍中,每一火槍隊編制50人。
最常見陣型,是510。
林淮生,
許久沒有露面,一直待在訓練場上。
每天盯著訓練,合格隊賞,不合格隊罰。
他作為李郁的死忠,
為人又冷酷無情,知道許多的戰略秘密。
李郁在數天前,
曾和他密談,傳授了火槍隊的訓練秘訣,和戰場定位。
除一兩支精銳忠誠,裝備最為精良之近衛軍團外,
其余還需訓練數倍兵力的常備合格軍團,參考太平洋另一側的民兵。
合格民兵,
當逢戰事,即頂在前面。
以排隊槍斃,和敵人打消耗戰。
戰斗力,戰斗意志不需太高,訓練時常不需太久,3個月即可。
參考某游戲的廉價動員兵,除了便宜還是便宜。
只要李家堡的槍炮生產能力跟得上,
這樣的“廉價,短期,即損即補”之火槍軍團,完全可行。
這個戰略構想,相對殘酷。
因而,
只在骨干分子中,小規模傳達。
為此,李郁還在做規劃。
只等形勢一旦危急,就不再掩飾,快速招募壯丁。
而訓練秘訣,則是
練,打,嚇。
練,
賣油翁說的很清楚,無他,唯手熟爾。
裝填動作,練到形成肌肉記憶,不假思索。
打,
就是任何人出錯,就挨隊長的短棍。
讓火槍兵對挨打的恐懼,超過對死亡的恐懼。
積威之下,戰場上才不會輕易產生其他心思。
嚇,
就是適應戰場氛圍。
訓練場兩側的山腰,有幾門炮,只裝火藥,不時就打一發。
嚇唬這些訓練的火槍兵。
偶爾,也打實彈。
鐵球骨碌碌,落在遠處。
直到有一次,炮手抽風,炮彈擦著隊伍僅有1米,滾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