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有一漢子,曾到江南做過生意。
回去后,到處吹噓。
以至于,許多人對江南懷有莫名的憧憬。
然而,
在江南立足談何容易。
人口稠密,市鎮眾多,平原地帶沒有一塊閑田。
清風寨眾人,很快就成了過街老鼠。
在浙北,流竄作業。
缺糧,缺據點,缺遠程兵器,
被各路綠營,民壯追著跑。
這讓眾好漢大為感嘆
江南,不適合創業。
正月初五,
民間傳說中的財神下凡的日子,
蘇州城內外,鞭炮聲沒斷過。
百姓們驚訝的發現,
煤餅漲價了,優質蜂窩煤也漲價了。
而且漲的兇狠,一下子提高了3成。
還沒來得及罵李大官人黑心,
就被好心的掌柜提醒,這錢是被巡撫大人拿走了。
“據說,這是準備開征滿城城建稅,得收一年,你們忍忍吧。”
“咱李大官人也沒法子啊。”
于是,
百姓們只能無奈的接受了高價煤。
緊接著,一府九縣所有的煤,都漲價了。
黃文運無所謂的,
因為李郁承諾,多收的錢里面,拿出三分之一交稅。
就連布政使朱珪,
都對此舉非常的贊賞,覺得李郁是個好后生。
一個豪強,把心思放在盤剝上,才是正道。
而且是科學盤剝,每戶每月僅增加了60文支出而已。
民心安定
雖怨但忍
實乃是老成謀國之行為。
蘇州城有10萬戶,如此一搞。
每月,官府就能增收200萬文錢,折合白銀2000兩。
一年下來,就是24000兩。
這還僅僅是一個府城,若是推廣到全省。
至少10萬兩。
這錢,約等于是白撿。
朱大人,
已經在琢磨要不要以布政使司衙門的名義,協助李郁賣煤餅了。
如此穩定的財源,
就連朱珪這樣的正人君子,都動心了。
客觀的評價,
他的治理能力,道德水平,在同時代絕對是遙遙領先的。
這不是諷刺,是有一說一。
朱珪在最近的一份折子里,
主動保舉了李郁,夸贊他愿意為朝廷分憂,不和朝廷爭利。
進退有度,屬于小節有瑕,大義無虧的豪強。
這種人,朝廷理應招攬,
適當授予官職名譽,納入官府體系。
這份折子,軍機處眾人都看了。
對于如何嘉獎,有小小的分歧。
“諸位愛卿,怎么看”
于敏中說道
“老臣覺得不妥,一介豪強,又無功名。朝廷若是封賞,有損顏面。”
胡御史也跳出來了
“雖然此人出身鄙陋,確實不宜授予朝廷名器。但是我們也應該承認,他是個能做事,不愛錢的人。”
于敏中眼皮抬了一下,
心想,
沙皮狗,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呀。
以前是反復橫跳,現在變成了好壞話一起說,不怕踩空。
乾隆突然看向和珅
“和珅,你為何一言不發眉頭緊鎖”
“臣失儀,求皇上責罰。”
“哎,朕有這么可怕嗎”
“臣剛才是在想戶部的事,走了神。”
“戶部,又揭不開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