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坤爺,小姐在后院等你吶
李郁最近很累,每天有看不完的簡報和賬冊。
杜仁在長興縣鎮守,那邊太重要,不能調回他。范京在吳縣當典史,做的風生水起,也不適合調回。
他倆本是最合適的大總管人選,擅長物資、調度、生產。
劉武天天泡在船上,帶著戰船在太湖訓練。
林淮生每天督促火槍隊訓練,吃住都在訓練場。
劉千就像個狐貍一樣,不知道在哪個角落里貓著。
其余還有一堆手下,都是偏向武官,不懂文事。
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楊云嬌。可好多事,她沒法做主。
所以,李郁只能自己咬著牙堅持了。
清廷的田賦和雜稅,按照規定是一年分兩次征收。稱為“春撥”、“秋撥”,春撥限農歷三月之前解到,秋撥限農歷九月之前解到。
楊云嬌突然愣住了,猶豫不決,
“怎么了”
李郁愣了半天,爆出一句粗口。
一直跟隨在后面的李小五立馬接話“我和幾個弟兄試過。外購的能打30次。長興燧石,20次就必須換了。”
“死鬼,你還在等什么呢”
說起來和李郁倒是蠻配的,一南一北,兩“李閻王”。
李郁拿起一桿新制成的燧發槍,肉眼可見,做工略差了一些,但是不影響使用。
但是比火繩槍的最大優勢是,沒有明火,槍兵們可以挨著,緊密列隊,增加火力密度。
論親戚關系,屬于福康安的大表哥,有點意思。
“那邊是新建的車間,放置這些機床。”
這是正治任務,不談成本,不問理由。地方官若是執行不利,就會罷官貶職,甚至殺頭。
清廷對于漢地18省,是有明確定位的。
出了這么一個不孝子弟,想必很頭疼吧。
甄氏看著劉阿坤,噗嗤一笑“瞧你,怎么這么魯莽”
“長興水泥廠,正式投產半個月,估計本月產量20萬斤”
“小子,你的級別還不夠。我知道的機密,多著呢。”
一方面,上繳朝廷的錢糧絕不短缺。另一方面,不時的殺雞儆猴。
“爺,您是想用水泥筑城”
張滿庫瞥瞥嘴,心里頗不以為然,不過還是問道
“李爺說從南方采購了5萬斤成品鋼鐵,啥時到”
山谷里綿延1里的車間,還有外面,多家配套的作坊,非常有成就感。
張滿庫被打的一個踉蹌,傻了。
“我家公子現在是站在半山腰了,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想請您給拿個主意”
“機床主體用的南方鐵木,此木堪比生鐵,堅固無比。”
“奴家明白了。”
就屬于清廷眼里的“叛逆,不服王化”地區,要求相對低。
有任何反抗的苗頭,都要立即撲滅。
淮河以北,是絕對的核心區,絕不允許出現大規模結社,幫派。
這才在兩廣地界上,打出了“李砍頭”的威名。
李郁心想,一袋水泥就百斤左右了。
“找一些婦人,孩童,集中培訓一下,加工燧石。”
潮州關監督殺人取財,難道手握兵權的廣州將軍就不會嗎
等摸清了底細,關門打狗,小賺一筆,還不需要擔責任。
準確說,是50厘米刃長的三棱刺刀。
劉阿坤解下腰刀,扔給一個丫鬟。
俸祿,衙門經費沒了,就只能靠自己想辦法了。
大約是朝廷8成,地方2成這樣的比例。
“都聽清楚了,這一次不講人情。”
以成本價,逼著廣州的一個鐵商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