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蘇,散裝的,地域之爭風氣源遠流長,深諳鄰居市縣的軟肋。作者戴鋼盔,狗頭保命,調侃無惡意
罵歸罵,生活還得繼續
每艘商船都要提前申請通航證書。
不貴,一次就20兩。大商號還可以申請無限次的,包年。
蘇州府派員,在環太湖的20多個碼頭長期駐扎,對接通航。
每隔三天,或者是湊齊一支船隊就出發。
由官船領頭護送,十分的貼心。
隔三差五,就會遭遇一次“水匪”襲擊。
然后,雙方隔著好幾里一頓亂轟,水四濺,死魚飄滿湖面,商人們看的緊張又興奮。
用李郁的話說,你得讓人家覺得錢的值
一定要會造勢,讓大家都相信這太湖不安全,必須要接受咱們的保護。
黃文運不放心,悄悄詢問了幾次兵船是怎么回事。
李郁輕描淡寫的告訴他,就是漕幫的船,上面架了幾門破爛虎蹲炮。
商人們沒見過世面,咋咋呼呼的。
府尊你就放一百個心,安心的準備升官吧。
每次提到升官,黃文運就滿懷期待。
漕運堵塞,他卻辦了一件大事。
將兩船稅銀,押送去了京城。
無非是
登陸江北多費了10天功夫,人力,馬車,再換成漕船。
戶部已經窮瘋了,不斷地督促各省將錢糧押解入京。
黃文運的這種做法,相當于雪中送炭,戶部尚書和珅很贊賞,在邸報中公開贊揚黃大人的為官卓異。
朝中文武都預計,黃文運很快就能往上挪一挪。
而漕運,就很不讓人滿意了。
戶部不斷的發文催促工期,語氣一次比一次嚴厲。
京城的糧價,已經漲了5成了。
那些背景不俗的米店,已經開始惜售,制造緊張氣氛了,準備狠狠賺一筆。
通州倉,把壓倉底的綠色老米都搬出來了。
當做鐵桿莊稼發給旗人們,一片怨氣。
而山東今年的收成也不太好,2個府遭遇了雪災,所以支援有限。
據說,戶部已經開始研究從灣島買糧了
自從康熙年間,打下這片海島后,大米的產量一直是飆升的。
肥沃的土地,溫暖的氣候,充沛的雨量,加上當地人口稀少
大米年年都是過剩的。
外銷大米,已經成了當地的支柱產業。
福建,浙江兩省,年年向其購買,填補口糧的空缺。
此兩省,糧食長期是無法自給的,缺口很大因素很多,主要是地形,其次是農業結構。
乾隆再次發了密旨,口氣不善。
暗示錢峰要不惜代價,恢復漕運。
然后,不必急著回京,在江南以重建綠營、核查地方府庫錢糧的名義,秘密查訪反清勢力,無論官民,但有嫌疑即可捉拿。
四品以下,可不請王命,直接誅殺
密旨中有一句尤為恐怖,“可殺錯,不可放過,偶有暴虐誤判,朕皆不問,唯深挖反清首腦為要”。
密旨的最后,也肯定了他果斷拿下尤拔世這個大蛀蟲的功績,同時暗示可以捉拿更多的“尤拔世”,整肅江蘇的吏治。
然而,聰明人都懂的,整肅吏治是臺面說法,抄家才是真實目的。
作為大清朝最富庶的省,這里的官兒過的也是最滋潤的。
不抄個典型,一二百萬兩白銀,錢峰是無法交差的
他真的紅了眼睛,準備殺人了。
挖河累死病死的民夫,已經超過了1500人,這個數字還在急劇攀升。
乍暖還寒的季節,人很容易生病。
何況,民夫們都是泡在冰冷的泥水里,吹著寒風,吃的也是冷食居多。
如此艱苦的徭役,民夫們的積極性可想而知。
人再多,工程進度還是慢如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