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逃出生天的十幾個幸運兒,遭遇了李家軍騎兵的攔截。
兀思買高舉騎兵刀,一個回合,就將滿人的血涂滿了自己的刀鋒。
他終于可以宣稱,蒙八旗遠勝于滿八旗了。
只不過,主公對他很不滿意。
因為他麾下的騎兵團居然僅有300多人能算馬術嫻熟,其余人都是半吊子騎兵。
一怒之下,被主公勒令降格,騎兵團降格成了騎兵營,他任營指揮使。
其余的一千騎,改成了龍騎兵。
眾所周知,龍騎兵和龍沒有半毛錢關系。
就是一群步兵邂逅了一群戰馬。行軍時騎馬,抵達戰場就下馬。
馬匹,僅僅是作為交通工具。
不過從成本來看,相同規模的龍騎兵花費遠遠低于輕騎兵。
兀思買小心的繳獲了十幾匹完好的戰馬,悄悄藏入營中,他還是希望能夠擴大自己的輕騎兵營。
其余的幾十匹好馬被第一軍團繳獲,編入了他們的斥候隊。
“林總指揮,屬下兀思買前來報道。”
“一個時辰后,全師開拔打句容。你部做先鋒。”
“遵命。”
丹陽周知縣,不負眾望。
蘇醒后的第一時間,就下令焚城。
守城收集的熱油,成了很好的引燃物。火燒起來后,城中所有兵丁全部嚇的出城投降。
周知縣自己則是站在城墻上,縱身跳入了火海,也算是為清廷盡忠了,給乾隆留下了一些欣慰。
這種玉石俱焚的態度,很符合乾隆的小心眼。
林淮生倒是沒有太多的憤怒,甚至沒打算救火,只是撥出了200民兵善后,將俘虜押送去北邊做苦役。
大運河和長江交匯處的灘涂之上鎮江府,準備修筑一座磚石水泥結構的炮臺,正需要大量的人手。
很意外,大軍趕到距離句容還有數里之外,就看到了一座同樣陷入熊熊火海的城池。
誰燒了句容城
林淮生令人尋找了幾個城中逃出的百姓,詢問才知。
2個時辰前,城外突然過了一股官兵。
然后句容縣衙就滿城敲鑼,通知百姓在半個時辰內撤出去,否則燒死勿論。
衙役們和江寧府的官兵一起,將府衙、官倉逐次點燃,直到全城都燒成了火炬。
有些不愿離開的,又或者是跑的慢的全部葬身火海。
“林總指揮,這是什么情況”
“本官也不知。下達焚城令的人,倒是有些魄力。”
被林淮生贊揚的這個敵人,正是兩江總督李侍堯。
一直在戰場之外的清軍斥候目睹了丹陽城陷落的全過程后,就飛馬返回江寧府。
李侍堯做事狠辣果斷。
聽完了斥候描述的全過程,就意識到句容縣城守不住。
與其損兵折將,城中府庫囤積的糧草還被賊兵所獲,不如干脆點,先一把火燒干凈。
他將自己的督標馬隊派了出去,監督句容知縣執行了這個瘋狂的命令。
將全城付之一炬,官紳綠營兵全部遷入江寧。
百姓就算了,各尋生路。
在戡亂大局面前,沒人在乎他們的死活。
次日,李郁趕到。
進攻江寧府是大事,他不放心。
當即下令
“凡句容無家可歸之百姓可往東走,替我軍修筑工事管吃管住,發放工錢。”
“有一技之長的匠人,可自愿編入后勤序列,讓杜仁安置。”
“青壯愿意當兵的,編入新兵營整訓,先從民兵做起。”
很遺憾,愿意接受好意的只有幾千人,這大約是城中百姓的十分之一。
而這其中愿意當兵的,僅有13人。
這讓李郁大為震驚,不過隨即又釋然了。
寬慰林淮生道
“不必憤怒,大約是怕被我們驅趕作為消耗箭矢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