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各有一艘類似的船負責警戒。
船體輕,船頭窄而翹,兩桅風帆,必要時還可以增加6人劃槳。
適合快速機動,運輸要員。前提是在自己控制的安全區域,安全無虞。
船艙內設施豪華。
李郁吃著西瓜,對著攤開的地圖沉思。
不時抓起毛筆,在紙上寫寫畫畫“馬鞍山工業園區規劃”。
此去江寧,除了收人心之外,最大的任務就是搭建起以鋼鐵工業為主的園區。
人,有了
錢,也有了
技術,有成熟的儲備。
船行駛到了蘇州時去了一趟西山島。
臨時抽調上百位工匠和學徒,作為搭建馬鞍山工業的骨干人員,待遇升一級。
張滿庫不顧老邁,自告奮勇想去。
李郁想想還是婉拒了,讓他的兒子張有后、西山鐵廠老陳去做管理。
這一趟的行程太急,甚至過家門而不入,并不曾去關愛兩位夫人。
不過,卻帶走了韋秀。
理由也很正當,她一直未曾有孕。
趁著行船枯燥多多努力。說不定換一種環境,人生就有驚喜了。
在這個醫學草莽時代,作為一個梟雄,子嗣需要多一些,再多一些。畢竟一場感冒都能夭折。
在抗生素發明之前,人真的很脆弱
船到丹陽,上岸騎馬。
到了中午暑熱,因而在一處密林搭建帳篷避暑,待傍晚再行軍。順便提前派快馬通知林淮生和劉千。
忠誠的江寧,終于迎來了他的主人。
次日,李郁一身戎裝,在大批護衛的簇擁下從定淮門進入江寧。
“淮生,今日如何來了這么多百姓。”
一眼望去,無邊無際,令人心悸。
林淮生恭敬的說道
“屬下令人通知全城,主公體恤百姓,準備頒布史無前例的賑濟令,所以他們都來了。”
劉千在一旁沒有吭聲。
他們不會說出來,通知全城時候說的是來者有份,不來可就沒份了。
李郁走上城墻,俯瞰下去黑壓壓一片。
他舉起了右手示意肅靜,過了好一會才安靜下來。
幸好劉千有準備,挑了一隊嗓門大的兵當擴音器,站立間隔10丈。
主公說完一句話,他們就會按照順序大聲重復,人工擴音,立體環繞,保證最多的人能夠聽得見聽得清。
我大清科技雖不先進,可善用無限充沛之人力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
“江寧,是江寧人的江寧。”
“清廷沒把你們當人,我,李郁把你們當人。”
“從今天開始,大米,12文一斤。鹽,35文一斤。江寧百姓每戶可先拿100斤,沒錢就賒著,年底再還,不要一文錢利息。”
大嗓門的兵丁們依次吼完這句,底下百姓終于不再麻木了。
激動,歡呼,鼓舞,流下熱淚。許多人開始下跪,感謝這天大的恩情。
李郁等這一波喧囂過去了,又舉起手,示意安靜。
“免除江寧百姓兩年的賦稅,一文錢都不用交。”
這一句好似重磅炸彈,掉進了沼澤里。
雅雀無聲,所有人都傻了好一會,才爆發出了瘋狂的歡呼。
“萬歲,萬歲”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