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大清朝首富的智慧
光靠種地是掙不來幾個銀子的,最多糊糊口,這一點古今通用。
而江南女人們若是擅長刺繡等手藝,那收入立馬再翻幾倍,從宋朝開始就是如此。
男人只能默默的接過灶臺,去做飯了。
罵是沒底氣的,打是不敢打的。
萬一打跑了,隔壁老王立馬噓寒問暖,上躥下跳,煽風點火,賭咒發誓,惡意打造好男人人設,把小飯碗娶回家。
老王想的開,換一種思路
種地也挺累,出去做佃戶做短工也要受氣,還不如在家哄好老婆,把婚姻當成一種職業,白花花的銀子可是真的。
每天割肉買魚,回來煎洗煮炒,天天見葷腥,美名曰“老婆辛苦了,補補”。
展現好男人的大方,畢竟她那么嬌小,能吃幾口呀。最終,不還是自己落下肚了。
至于說偶爾她埋怨發脾氣,給自己氣受。
這屬于幾輩子上三旗,紫禁城下浸潤出來的氣質,任誰見了,都得相信這是位吃過見過玩過的爺
思路一旦打開,幸福的生活大步向前邁。
給他開一份固定薪水,雖然錢不多,可代表了重回體治內。
“本王想炒一炒生絲,你牽頭成立一個江南絲棉協會,把這些人都拉進去,共同出資,一起囤貨。告訴他們,商人想和士并列,只有本王可以給他們。”
老王的家庭地位觸底反彈,穩步上升。
放在2年前,這位爺可是大人物,尋常人想見一面比登天都難。
福成恭敬的退出,去聯絡眾人了。
通過“淪陷區”和“清統區”的一系列比較,啟發式批判,讓士紳們若有所思。
先講宮闈密辛,再講八旗丑惡,然后是大清要完,最后一個環節夸贊吳王英明。
哪片云底下會下雨,他們閉著眼睛都能聞出來。
三倍五倍還是十倍奉還,悉聽君便,量力而行,豐儉由人。
碾壓,狠狠的碾壓。
消息傳到李郁耳朵里,他忍不住感慨福成他老爹不愧是當過蘇州織造的,八面玲瓏。
聽他講課,分析當前形勢大清要崩潰,大吳要興旺。
由于普福被吸納進入宣傳署的消息,極少有人知道。
普福也是妙人,在小處貶吳王,大處認可吳王。
李郁結束了胡思亂想,囑咐福成
原江蘇布政使,現廣東南海知縣朱珪在接到圣旨后,長嘆一口氣,流下了兩行清淚。
免費的碧螺春龍井茶加上靠窗的固定雅座,就為了留住這位爺。
交代好后事,寫了份謝恩折子后就自縊身亡了。
普福在院子里,當著宣傳署來人,雙膝跪地流著淚高呼
“吳王萬歲、萬萬歲。”
茶館掌柜的開心壞了,每天哈著他。
于是寫個條子讓宣傳署接洽一下,讓這位老爺子發揮點余熱。
到了晚上可以狠狠報復回去的。
意猶未盡的官紳商賈們,甚至還給出豐厚的車馬費,邀請他到私宅私聊,談論一些比較敏感的高端話題。
如今屬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做了這個副大臣,他總算是放心了。
內務府出來的人,在這方面都挺專業的。
放在北邊,大約相當于個右侍郎了,很不錯了。
加上他的辮子、馬褂、扳指一樣沒改,所以在這些“淪陷區士紳”眼里,屬于中立狀態,立場更可信。
“是。”
普福以“前內務府、前蘇州織造、前上三旗”身份在江南各府云游,每到一處,當地商賈士紳趨之若鶩。
他老爹普福,如今閑居蘇州府,每天去茶館泡半天,例行罵大清。從愛新覺羅到六部九卿,從八旗舊事到官場逸聞,全是猛料。
二一添作五,約等于沒受氣揚眉吐氣
老婆低眉順眼,吳儂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