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覺一場風暴正在醞釀形成中。兩江總督和駐防將軍搞成了全武行,皇上定然大怒。
散出去一堆點心、水果、果脯,饑民們一邊胡亂的感恩,一邊瘋狂啃食。
一名綠營兵按著刀柄,過去說了幾句,漢子默默點頭跟著走了。
錢峰不帶感情的說道
“諸位同僚都飽讀圣人書,應當明白這民亂的起源”
“諸位千萬不要心存僥幸。一出事就是全局糜爛。大清朝好,諸位才有的好。大清朝遭殃,諸位不也一樣遭殃嗎”
回到府邸,江春突然找來了管家
“如今市面上米價幾何”
“回老爺。城中一斤米20文,其他區域怕是要40文。”
“為何如此懸殊”
管家一愣,心想咱家花錢沒邊的老爺,怎么會關心起這等小事了。
耐心的解釋道
“揚州乃江北首善,加上錢藩臺坐鎮。各家米鋪是薄利求太平。出了揚州那就隨行就市了。今年缺米,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不對啊,春收沒遭災啊”
“大約是米業的那些掌柜們,想趁機撈一把。”
江春閉目凝神。
他本是偶生想法,順便問一句罷了,結果卻令他震驚。多年的商場經驗,讓他聞到了一絲不對勁的味道。
“管家,你派人打聽清楚漲價的真正原因。不要聲張。”
“是。”
管家恭敬的退出屋子。
老爺的吩咐他絕不多問,只會默默的執行到位,不提困難,不怕花錢,不怕動用各路關系。這也是他在江府能夠穩坐大管家的關鍵緣由。
江春的手指有節奏的敲擊著桌子,他最近做了一樁隱秘的事,和江南達成了淮鹽過境的合作協議。
鹽船走黃海進入長江口之后溯江而上直達江西和兩湖,買路的條件是留下四成的鹽。
雖稍微苛刻,但是可以接受。
如此,揚州鹽商就保住了一個氣眼,不至于現金流枯竭。
如今的沿海鹽場,食鹽堆積如山。
夏季倉儲成本高,鹽價直線下跌。
灶丁們一戶戶破產加入丐幫行列。就連那些負責收購的場商都有因欠債太多還不起了,許多全家失蹤的。
而朝廷是不會體諒的,從皇帝到地方官都篤定鹽商富可敵國。隨便一個人的身家,都是千萬兩起步。
可誰又知道這千萬兩只是紙面富貴背后有數不清的人幫著自己花錢。
心煩之余,他在府中信步散步。
不知不覺走到了偏門,看門的小廝見老爺來了,連忙打開。
此門一般是下人走的。
柴禾、木炭、馬桶打這門出入,不影響主子的生活。
“來,拿著。”
一名下人坐在府外的棚子底下,懶洋洋的遞出10文錢。兩個乞丐趕緊擦擦手,接過銅錢。
“謝謝爺。”
“要謝就謝謝江老爺。明白嗎磕個頭就能拿5文錢,天底下哪兒有這樣的好事。”
說話間,江春慢悠悠走了過來。
下人連忙起身,恭敬有加。
江春擺擺手,瞅了一眼他旁邊的筐子,里面的銅錢已經下去了一半。
這是他定的規矩,每天舍一筐銅錢。
啥時空了,啥時候收攤。
不論是誰,遇上難事了來磕個頭就能拿5文錢,剛好夠買倆燒餅加一碗熱湯。
這也是揚州人津津樂道的事之一。
據說,是一位云游的和尚出的主意。
鮮有人知,這位云游和尚就是蘇州府原寒園寺住持滅空,他終于被全寺所有人集體反對,給趕出來了。
據說上到監寺,下到燒火頭陀,都站到了他的對立面。武裝抨擊他是散財禿驢,敗寺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