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馬有人抬著銀箱,放在面前。
“第3軍團,按照順序領軍餉。”
“第1營第1隊出列,架槍,空手領餉。”
李郁親手給所有人發餉。
雖然很費時,手臂都酸了,足足1個時辰多才發放完畢。
但這些辛苦都值得。
李郁經常告誡自己要警惕被人架空,尤其是軍隊。
訓練結束后,就是最后一項傳統節目授軍旗,配置軍官。
分為軍團旗、營旗、和隊旗。
旗面的大小,旗桿的高度,還有旗面字樣不同。
軍團旗沉重,平時固定在馬車上。
必要時由一名掌旗官騎馬手持,配備護旗兵4人,隨時緊跟主帥。
李家軍軍法規定
主帥被俘或者軍旗被奪,掌旗官和衛隊長以下皆斬。
對于營旗和隊旗則沒有規定,只是作為士兵們的認旗。
畢竟大部分兵不識字。
戰場混亂,只能根據旗幟辨識自己的長官在哪兒。
第2軍團的立功人員在東山士官學校進修后,直接編入了第3軍團。
所有人全部升官一級,并無人提出異議。
李郁一口氣就把第3軍團的中低級軍官給配置齊了,大部分是老兵。
唯有總指揮的人選讓他有些犯愁。
起家以來培養積攢的心腹快用光了。主要是隨著勢力的擴張,坑越來越多,蘿卜卻不夠用了。
他很想從義子當中挑選一人擔任總指揮,但顧慮其他人會有想法。
最終決定自己親領,先任命兩個副總指揮,第一個韋俊,第二個李大虎。
韋俊就在浙北,可直接上任。
而李大虎攻陷了徽州府,憑借這個功勞勉強可以服眾。
晚上,
李郁在日記本鄭重寫下
“當前,需盡快提拔一批可靠且忠誠的高級軍官以解燃眉之急。”
東山士官學校,更多的是培養普通軍官。
而高級軍官,有一項隱含條件信任
人和人的信任,不是嘴上說出來的。
而是長期培養出來的,尤其是關鍵時刻經歷過考驗表現合格的。
在浙北攻城略地的第2軍團接到了緊急調令,收攏所有兵力,5日內集結完畢,3日后至杭州城外就地登船。
浙北防區,則由新組建的第3軍團接手。
參謀本部署理大臣譚沐光也接到了王命,2日內拿出兩個軍團對調的行軍方案,準許他臨時調動所有的運輸船只還有后勤輜重儲備。
同時,在杭州城外。
兩個軍團還有一次小規模的軍官士兵互換。
第2軍團的15名軍官,就地轉入了第3軍團,職務提一級,皆大歡喜。
第2軍團的1000士兵,打散編入了第3軍團作為各營老兵骨干。部分人被提拔為隊長副隊長。
而第3軍團的20名軍官、1000名士兵,則是平調編入了第2軍團,有來有往。
這是一次很龐大很燒錢的調動。
鄭河安無所謂,反正都是打仗。打浙江還是打江西沒有區別。
而苗有林心中有些不喜,他在浙北已久,產生了一些很難表達的情感。
杭嘉湖平原實在是養兵的好地方。
有糧有錢有海洋,有兵有礦有屏障。
只可惜,他沒有這個實力
所以只是心中有遺憾,行為上并未有任何的掙扎,痛快拔營而起。
他有些畏懼李郁的笑容,不敢生出反叛的心。否則在浙東的鄭河安部會立馬殺來,踩著自己的血走上第2軍團總指揮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