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錢峰真的是因為戳破了官倉存糧的驚天黑幕,而被人滅口。那朕就不得不懷疑一件事,當地的漢人官紳是否和偽吳王有暗中勾結”
突然間,他想到了胡佐佑那家伙。
假如此事泄露,有其余人知道了錢峰臨死留下的紙條信息,你和珅就罪責難逃
和珅何等七竅玲瓏自然是了然于心。
乾隆的余光見和珅小心的搬來一個錦緞圓凳,坐在上面,雙手按膝。
偷眼望去,字帖的空處密密麻麻全是紅印章。這還不算,還有若干蠅頭小楷,那是皇上的讀后感
最早的可追溯到30年前,最晚的據說是上個月。
“主子,十五阿哥在淮安府”
“嗯,你提醒朕了。永琰這是扎進了一個是非窩,該回京呢還是繼續留任地方呢”
和珅沒有吭聲。
事關皇子,不該臣子置喙。
過了一會,乾隆抬起頭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
“永琰他也不小了。給他壓一壓擔子,了解一下咱大清的基層庶務吧。”
“請皇上示下”
“軍機處擬旨,皇十五子永琰品格高潔,為人敦謹。可署理江蘇巡撫,兼兩淮鹽運使。抽調京師驍騎營漢軍旗馬甲5000,及護軍營左翼2個佐領出京,組建撫標衛隊。”
“皇上圣心燭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乾隆念叨了一句詩,似頗有感慨。
傍晚召見重臣這是從已故大學士傅恒擔任首席軍機大臣時期開始的慣例。目的是再次確認某些重大事件并未遺漏,加以落實,君臣對齊。
今日的晚面,
乾隆分別召見了多位重臣,談話內容不為人知。
工部尚書憂心忡忡,接到了一項龐大的工程,大造海船
皇上不曾說用途,但可想而知,無非是對付江南偽吳王勢力。或許還有一種可能,南方稅賦錢糧要改走海上運輸。
京城沒有秘密,造船的事很快就成為了圈子里的話題。
于時和,回府閑聊
“爹,朝廷開始大造海船了。”
“嗯多少艘在哪兒造”
“只知擬給工部撥銀60萬兩,地點在旅順。”
于敏中一咕嚕坐累了起來
“當真”
“爹,這消息是工部左侍郎的兒子親口說出來的,不會有假。”
于時和有些疑惑,望著自己爹的復雜表情,
問道
“爹,這有什么不對嗎”
“伱們,出去。”
“是。”兩個暖腳的丫鬟低頭退出,關好門。
于敏中這才慢悠悠說道
“造海船,自然是為了出海。出海做什么呵呵呵,為了把南方8省的賦稅錢糧運到北方。”
于時和點頭
“爹,這我懂。沒有南方源源不斷的糧米,朝廷撐不起來。”
“你覺得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江南戰事不樂觀”
“對。說明皇上心里對速平江南沒有信心。故而不惜大興土木,在關外祖宗之地砍伐巨樹,這可是稍違祖制的。”
于時和很吃驚,反問道
“江南偽吳王居然有如此強悍的戰斗力我們老于家,豈不是回不去了”
于敏中忽略了第二個問題,回答了第一個問題
“能在江南站穩腳跟的賊酋,可不止是能打。”
“對了,我哥在淮安府那邊做糧道風生水起。我也這么大年齡了,是不是”
“你也想外放做個官”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