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油料、稻草的上百艘清軍縱火船停泊在水寨內。水手們不知所措,因為事先沒有接到軍令。
當旗艦需要調動其中某一條或者幾條船的時候,可以掛出相應的數字。
彭文炳判斷即使湖口交火會僵持很久,起碼兩三天才可能有一方打破僵局。所以他有充足的時間調動水師,從容的根據戰局出戰。
已然錯過了在狹窄湖口攔截的最佳機會
第一排縱火船緩緩駛出。
4發炮彈落空,其余4發全部命中。
“炙熱彈好了沒有”
“沒呢,溫度不夠,還在爐子上燒。”
炮手無奈,只能繼續轟擊實心炮彈。雖然摧毀效果不錯,但是對付這種水寨不夠理想。
火,是文明的象征。
也是戰爭的常用手段,永不過時。古代有赤壁之火,現代有倭都之火,沒有本質差別。
縱火船上,
清軍水手將幾個葫蘆綁在身上,把燃燒的火把扔進船艙,隨即撲通跳下水。
入水后,他們并不急著浮出水面。而是借助憋氣向東邊拼命潛去,盡可能離開頭頂的危險水域。
“調整方向,避開火船。”
沖在最前面的一艘嵇康級戰艦,堪堪避開了一艘“火球”。
“炙熱彈還沒好嗎”
“好了,好了。”
炮手們握著專用鐵鉗工具將燒的通紅的鐵球夾起,小心翼翼的塞入炮膛。
藥包和炙熱彈之間塞了一塊木板。
否則,這炮彈一滑進去就會轟了自己人。
見這顆紅彤彤的鐵球滾進炮膛,炮手們連忙用力把炮車復位。
點燃引線,炮膛悶聲一響,炮車猛地往后一退,瞬間被拴在船舷的粗麻繩拉住,抵消了多余后坐力。
炙熱彈劃過一道漂亮的弧線,落在了水寨當中的一艘正在升帆的縱火船上。
火勢瞬間騰起,然后就一發不可收拾。
船艙內有火油
“完了完了。”
隔壁幾艘船的水手都在瘋狂的逃竄。
火借風勢,僅僅是喝盞茶的功夫,整個水寨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火炬。
湖口總兵跪在江畔,呆滯無語。
100多艘縱火船只開出去了十幾艘,其余的全部燒在了自己的窩里。賊船的炮聲響的正歡,好似過年,說明他們壓根沒被燒到。
兩刻鐘后,
3艘嵇康級得意的調轉風帆,返航追趕主力。
這時候,他們遇上了麻煩。北邊的天際線出現了烏泱泱的白帆,隨即逐漸變大。
長江水師主力傾巢而出
彭文炳咬牙切齒,望著那直沖云霄的黑煙
“傳令下去,務必追上那幫江東鼠輩把他們一個個溺死在這鄱陽湖里。”
“嗻。”
他的憤怒可以理解,
主力戰船原本駐扎在距離葫蘆口不遠的姑塘,理論上是可以輕松攔截、迎頭痛擊剛剛進入鄱陽湖沒有空間展開隊形的吳軍水師。
這在水戰當中是占據極大優勢的戰術。
然而現在的情況卻是一團糟,迎頭痛擊變成了緊緊尾隨。
“清軍勢大,不宜糾纏。匯合追主力吧。”
3艘嵇康級輕型炮艦還算人間清醒,借著西北風,全速向南航行。
舵手望著身后那遮天蔽日的白帆,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捅了馬蜂窩了。”
其余的水手紛紛點頭。
吳軍水師的兵源組成非常復雜,有漕幫弟子,有蘇松船民,有被高薪吸引而來的閩浙漁民,也有小部分是優秀步兵軍官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