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夫們拎著大口袋挨個沿著方陣分發便攜軍糧,有烤餅有炒米有切糕,皆可直接入口。
士兵們將火槍靠在肩膀上,狼吞虎咽,為大戰積蓄體力。
吃完了干糧,
伙夫們將咸肉條剁碎和干辣椒扔進大鍋里稍煮片刻之后連同鐵鍋一起端過去。
高鹽分高油脂的熱食,是戰場上最好的食物。
每個人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喝光,然后將空碗遞回去,下一個人還在等著吃呢。
衛生,暫不指望。
還沒富裕到那個程度,能填飽肚子就算很幸福了。
望著此情此景,4里外的滿蒙八旗有些詫異。
歧征本想襲擊一波,但是觀察了一會吳軍進餐的秩序決定放棄
方陣不亂,武器不離手。
吃飯也是錯開進行。
例如,相鄰方陣不在同時進食,而是間隔進食。
若己方騎兵出動,未在進食的那個方陣就會快速前進列陣前出。
而且吳軍的火炮也在陸續就位,野戰輕炮正在炮手的推動下緩緩前進,布置在了方陣前方。
歧征反觀己方,旗丁們也在默默進食補充體力準備即將來臨的大戰。
有人從隨身攜帶的口袋里摸出一把白米,塞入嘴里慢慢嚼,再解開馬鞍旁的皮囊灌些涼水,咽的臉紅脖子粗。
生米雖然難嚼,可畢竟是正經的糧食啊,吃下去總是能抵餓的。
土爾扈特馬隊則是在吃從家鄉攜帶的干肉條,這種成吉思汗時期留下的經典行軍食物,堪比椽木條子,牙齒直接咬上去只能留下一個淺淺的印記。
正確的食用方式是
用彎刀割成小塊,扔進嘴里慢慢泡。大約需要一盞茶的工夫,可咽下去。
如果胃動力夠強悍的話,倒是一種能夠給宿主充沛能量的食物。
當然了,能從伏爾加河輾轉戰斗幾千里存活下來的人,生命力都很頑強
“都統,您在等什么”
舍楞催馬過來了,他對現狀很不滿。己方難道等吳軍吃飽喝足,大炮就位再沖鋒
歧征擺擺手,冷漠的指向后方。
舍楞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瞬間倒吸一口涼氣。
只見黑壓壓的百姓正在綠營兵刀矛的威逼下,蹣跚走來,或有上萬人規模。
“都統是想”
“對”
舍楞嘆了一口氣,倒不是憐憫這些百姓,而是感慨強盛的大清朝怎么混到如今這個地步了,打仗居然要靠無辜百姓擋敵人的槍彈
就在5年前,
乾隆大皇帝態度強硬,通知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使者
“朕已在邊境陳列重兵,羅剎兵若敢入境追擊土爾扈特則視為開戰。不服,就試試”
最終,葉卡捷琳娜二世忍了這口氣。
倒不是說老娘們被老頭子鎮住了,而是黑海局勢有變,原本已經在開拔途中準備和西域清軍碰一碰的蘇沃洛夫精銳軍團,被臨時調走對付奧斯曼帝國了。
但不管原因是什么,結果確實是乾隆贏了。
所以大清羅剎,羅剎土爾扈特,這么一條鎮壓鏈條是很清晰的。
從湖口跟隨歧征一起撤退的百姓有幾萬人,途中不停掉隊減員到現在也還有七八千人,其中不乏士紳、富戶、讀書人。
他們被當成了可移動的人肉盾車,在鋼刀的驅趕下緩緩走來。
吳軍火槍方陣面色凝重,開始備戰。
伙夫們匆匆端起鐵鍋離開方陣,士兵們在隊長的號令下起身,檢查燧發槍,檢查皮盒內的彈藥,檢查刺刀,之后重新將火槍上肩,左右對齊整肅隊形。
十幾塊長方形紅黑方陣逐漸收縮,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