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是個什么德行,都清楚。
以前,
晉商、十三行、鹽商各自占一塊肥肉,對朝廷的軍費有用,對皇上的內庫有用,對百官督撫的小金庫有用。
大家客客氣氣的和平共處。
一旦局勢惡化,朝廷失去了穩定稅源,微妙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結果,不言而喻。
“我還是那句話,揚州鹽商休戚與共。都想好了嗎”
“你是首總,我聽你的。”
“對。”
“附議。“
于是,4大總商達成了共識。
江春欣慰的笑了
“以我對吳國的觀察,陛下是個十分看重商業的雄主。自古士農工商,等級森嚴,商人地位低賤。可若是吳取代了清,我等商人的地位就不一樣了。”
黃總商嘀咕了一句
“哎,這會是在打天下。等坐穩了天下就難說嘍。”
江春沉默,伸手拍拍五亭橋的柱子
“萬般皆是命,一點不由人。去我府上商議一下撤離的先后順序吧。”
走下五亭橋時,
米總商和黃總商嘀咕
“假如那邊拿下揚州府,我們不就不用撤了嗎”
“江北大營加上淮安駐軍,朝廷有十幾萬人馬。要拿下揚州,就得把這十幾萬人吃掉,不容易啊。”
江府。
劉千第一次出現在三位總商面前,微笑著打量了一圈。
黃總商頓覺后背發毛。
他知道眼前這矮子是個心狠手辣之輩,遠超自己。
“諸位棄暗投明,利國利民利己。本人代表陛下歡迎你們,以后就在一口鍋里掄馬勺了,還需相互照料一二。”
“這是我等的榮幸。”
寒暄過后,
就進入了正題撤退的順序。
先是鹽商們的家眷,然后是金銀,再然后是心腹掌柜、賬房,最后才是4位總商本人。
米總商很心疼他的諸多不動產。
忍不住問道
“陛下的大軍何時北伐我等可以里應外合,拿下這揚州城。兵書里都說了嘛,守江必守淮。咱揚州城很重要。”
劉千收斂起笑容,盯著米總商肥胖的臉龐。
盯的他尷尬、無地自容、緊張。
才慢悠悠開口說道
“北伐乃軍國大事。莫要說爾等,就算是本官也不能作主。陛下英明神武,自有謀算。江北清軍雖眾,可在我吳國精銳軍團面前,土雞瓦狗罷了。”
“好了,諸位,夜長夢多,速速行動起來吧。”
當天,
3總商的家眷就以游玩的名義離開了府邸,然后一臉詫異的被送到角斜鹽場,登上海船。
劉千在確認這批人全部登船后,才松了一口氣。
將監視鹽商府邸的人手撤去一半。
他的壓力很大,
要監視清江浦的船只、還要偵查巢湖的船只。因為清軍要奇襲就必須渡江,要渡江就必須有大批船只。
“署長,這是弟兄們偵查巢湖的情報。”
劉千瀏覽了一遍,
果然如胡之晃所述,清軍巢湖集結了大批的漕船,還有匠人在新造大船。
客貨船比戰船的建造要求低多了。
“能突襲燒毀嗎”
“不太可能。巢湖周邊5里都是警戒圈,弟兄們為了弄到情報,已經死了3個人。”
“撫恤家眷,每家送800兩現銀。如果有兄弟或者兒子的,就弄進情報署接班。”
“是。”
情報署在總部附近建了所封閉學校。
專門吸納死亡人員的子侄兄弟接班入行。
這一招,是學的陛下。
李郁在東山搞了個少年軍校。
劉千覺得很不錯,悄悄效仿復刻了一所情報署子弟學校。沒掛牌子,所以外人壓根不知道它的存在。
情報署上下,嘴都很嚴
劉千曾有過訓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