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吳老二單刀匹馬,直沖清軍大營
原江西巡撫衙門內堂。
李郁和一眾將官,臉色肅穆。
“諸位,都議議吧”
譚沐光第一個起身
“陛下,臣建議速速回撤。寧欺山,不欺水。大軍不可置于險地。”
李小五皺眉,提出了另外的想法
“譚大人,你可曾考慮過這場洪水的波及范圍會不會回撤的路線比待在南昌城更危險。”
劉武點頭
“臣附議。臣麾下招攬了一些鄱陽湖漁民,他們說夏季豐水期長江水位高于鄱陽湖,江水會倒灌入湖。加上幾條干流,源源不斷給湖區注入水源,鄱陽湖周圍低洼地區都可能淹沒到水下。”
李郁默然。
這也就意味著原先的進軍路線很可能提前陷入一片澤國。
大意,大意了。
穿越前雖然是南方人,可長期居住長江下游,從未經歷過真正的洪水,夏季經歷的多是內澇。更忘了世上有個詞叫“泄洪區”。
突然,
門外親衛來報。
“陛下,有一人自稱江西饒州府士紳,前來投誠。”
“接納安置就是了。”
“此人說他有重要軍情必須面見陛下,還帶了一大家子人。”
李郁沉吟片刻,
揮手道
“仔細搜身后帶到簽押房。”
饒州府浮梁縣士紳,王三松站在原巡撫衙門的簽押房內,聞著淡淡的血腥味,心中居然極為平靜。
從樟樹鎮倉皇逃離,途中水陸交通工具換了好幾輪,宛如喪家之犬。
過關卡時,
還被清兵敲詐了一些散碎銀子。
最后的那點銀子雇傭了幾家漁民冒險駕船送過了贛江,終于有驚無險的投奔到了光明一方。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后,
他見一年輕男子,在護衛的簇擁下快速步入簽押房,坐在了中間的那張官帽椅上。
王三松瞬間明白了,整肅衣冠。
恭敬的跪倒磕頭,口中呼道
“浮梁縣士紳,王三松攜全家32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郁打量了一下,問道
“你有何要事”
“回陛下,草民的家族在景德鎮深耕4代,可為陛下燒制最好的瓷器。”
“當初寡人的大軍攻下浮梁,你卻為何逃亡如今又來投奔”
王三松不慌不忙
“不敢瞞陛下。草民曾在京做過幾年的兵部的7品小官。加之江西巡撫吳志誠的宣傳蒙蔽一時間未能及時認清形勢,后輾轉思索,發現清廷乃冢中枯骨,吳國才是我漢人正朔。故而率全家棄暗投明。”
李郁笑了
“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先留在軍中,幫著做點事情吧。”
說罷,
就要起身離開。
“陛下,草民還有一事稟報。”
李郁停住腳步,冷冷的望著這個老奸巨猾的士紳。
王三松頭顱低垂,伏地說道
“草名冒死稟報陛下,廣東以及贛南5府連降暴雨,恐有大洪水”
“消息從何來”
“樟樹鎮,各地藥材商人口中所述。”
李郁坐回椅子,語調冰冷
“王三松,你到底想說什么寡人很忙。”
“草民僭越,想提醒陛下速速撤離。”
“往哪兒撤”
“向西渡過贛江,暫移梅嶺。陛下乃我漢人光復的唯一希望,不可涉險。”
李郁不露聲色
“梅嶺是何處”
“梅嶺在南昌西北方向30里。山勢雖不高,區域雖不廣,可防御洪水綽綽有余。”
“寡人如何能相信,你不是清廷派來的死間,誘大軍入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