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句“再議”。
乾隆語氣當中的憤怒,已經壓抑不住了。
阿桂連忙跪下,殿內所有大臣全部跪下。
天子一怒,群臣叩拜。大清之神圣皇權,任何重臣都無法挑戰。
所有人心里都明白,
阿桂的時代,結束了!皇上未必立刻會對他怎么樣,但是賦閑剝奪權力是肯定的。
和珅心中竊喜,
骨頭都輕了幾分,從今往后這朝堂之上,就是我和某人說了算。
和家軍,雄起!
乾隆又恢復了平靜:
“諸位臣工,起來吧。”
“謝皇上。”
“和珅,說說戶部的情況。”
和珅連忙出列,秀了一把他超強的記憶力:
“截止到10天前,戶部今年已入庫稅賦銀932萬兩,漕糧311萬石,另有查抄不法晉商家產田宅金銀各項折算220萬兩。奴才估算,今年一整年預計可入庫銀1700萬兩,糧500萬石左右。”
……
乾隆默不作聲,和珅繼續說道:
“按照去年的情況估算,我大清的軍餉、官俸、衙署開支、救濟賑災、河道工程,這5項支出折合現銀約2500萬兩到3000萬兩之間。”
此話一出,殿內頓時起了騷動。
和珅繼續說道:
“前年,也就是乾隆四十年,朝廷歲入白銀2990萬兩,糧830萬石,全部折合白銀約5000萬兩。”
【數據來自,清史稿。】
乾隆默默點點頭。
既是對和珅這個理財高手的認可,也是對往昔帝國高光時刻的懷念。
歲入5000萬兩白銀,
不止是幾千年歷史的頭一份,更是當今世界所有帝國的頭一份。
只可惜,被李郁這個落榜書生給攪合了。
乾隆終于接過了話茬:
“諸位臣工,江南3省淪陷,朝廷少掉了一半的賦稅錢糧。戶部和地方絞盡腦汁,開源節流,才能勉強維持這2500萬兩的歲入。”
“可是,這樣一來,朝廷每年的虧空就是500萬兩!2年,1000萬兩!3年,4年呢?呵呵,朕都不敢想。”
……
阿桂心中一陣郁悶,他很費解,朝廷怎么把海關稅這一塊給丟了。
那可是500萬兩起步的純收入!
乾隆的聲音平靜而睿智:
“傳旨,撤銷粵海關。都察院、戶部派專員分赴長蘆鹽場、兩淮鹽場清查虧空。”
“皇上圣明。”
殿內,
大臣們倒是沒覺得有什么不妥的。
戶部窘迫,掠之于商,合情合理。
鹽商嘛,富得流油。
勒令補齊虧空,也是彌補他們自己造的孽。
誰也沒料到,
乾隆并不滿足于此,而是冷聲說道:
“三法司聯合派員去山西,核查抄沒晉商的官員。赫赫有名的晉商八大家,6代人的財富積累,他們居然告訴朕,才抄了200多萬兩?”
“朕不敢信!”
“你們,敢信嗎?”
和珅心里一哆嗦,正好迎上了旁邊于敏中的目光。
他的微表情告訴老于,“我事先不知道,是老爺子突然搞事。”
……
眾大臣只能山呼皇上圣明。
200多萬兩抄家銀子就把晉商八大家給埋了,確實忒黑了點。
雖然說,這幫人把流動資金都拿去囤積茶、絲、瓷了,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上交戶部區區200萬兩是有點侮辱人。
乾隆意味深長的說:
“這大清不止是朕的,也是你們的。”
“希望諸位好自為之,對得起數十年的寒窗苦讀,對得起頭上的烏紗帽,對得起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