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掌柜很實在,不懂什么大道理。
他只是樸素的從自身的境遇出發,去看待一切問題。
倒是契合了“世間的絕大部分問題,沒有對錯,只有視角”的不正確的邏輯。
……
南方,
茶葉絲綢的價格已經不能用腰斬來形容了,而是腳踝斬。
囤積茶、絲的晉商,人沒了,可貨還在。
廣州、潮州、贛州、成都、長沙的倉庫里都有堆積如山的生絲、茶葉。
這些貨現在都歸了各路債主或者是地方官府,而銷路卻寥寥無幾。
廣州口岸封鎖,夷商都下獄了。
就算想走私,都沒有夷船敢來。
出口無望,那就只能內銷。而往年消費能力最旺盛的江南地區,卻拒絕購買。
商業大臣胡雪余早就通過各商會傳達了明確旨意:
“就算他們開價1枚銅錢換1擔茶葉,1枚銅錢換1擔生絲,吳國也不收!要把這批貨全部爛在倉庫里,把市場對于茶葉、生絲的期望打到最低。從今往后,讓所有人一聽到茶絲生意就哆嗦,避之不及。不但如此,還要把我們手里的最后存貨低價拋出,把清廷治下的茶絲產業上下游所有鏈條徹底摧毀!”
……
這個政策,
導致吳國的部分絲綢工廠缺貨停工。
自損100,殺敵5000.
但是在嚴令之下,也沒人敢造次。
胡雪余私下和這些商人去信:
“~賴陛下指點,爾等在上一輪的茶絲大戰當中早已掙的盆滿缽滿。如今需耐住性子,配合陛下之大業。數月之后,太湖流域蠶繭即可重新上市。此乃國戰,而非商戰!眼光可放長遠些,不要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動心。各商會內部,互相監督。”
吳國治下的環太湖流域廣袤土地養蠶,一年3熟。
皖南贛北的廣袤山林,都是茶葉主產區。
未來,
極度萎縮的茶絲市場,江南地區將一躍填補所有空白。
……
為了達到這個戰略目標,
吳國重臣帶頭,號召所有文武官員1年內不再穿絲綢衣服,衙署不再供應茶葉。各大商會也要跟上,堅決不消費絲綢。
給所有相關產業的大小商戶按月發放補貼,讓他們缺貨歇業。
那些坐擁大量茶絲現貨、身份神秘的清廷貴人們憤怒無比。
怎么也想不通,
吳賊怎么這么賤?送上門的便宜,就是不占。
開出來的價格:
從7折到5折,到3折~
江南的商人們流著哈喇子,還是堅毅的搖頭,表示我們不看好市場前景,不會購買。
……
茶葉存貨還好點,大不了做成垃圾品質的茶餅賣給羅剎人。
當然,
把新鮮茶葉做成茶餅肯定是虧麻了。但總比一文不值要好。
可生絲存放是需要嚴格條件的,半年后就會開始逐漸變質,而且不可逆。
廣州,
原粵海關監督,永祥令人打開倉庫。
瞬間,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夾雜著明顯的蛋白質腐爛氣味。
他隨手從筐子里抓起一把生絲,只覺觸手溫熱。
“爺,沒辦法。咱們已經盡力保持通風了。”
永祥眼圈發紅:
“江南那幫孫子還是不肯購買嗎?”
“是。”
“一擔生絲(100斤),我只賣20兩銀子。他們都不肯買?”
“是。”
永祥崩潰,把一筐筐生絲踢翻。
“20兩一擔,制成絲綢就是20倍、30倍的利!他們瘋了嗎?”
“他們為什么要損人不利己?為什么?為什么?”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