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駛入東水道,靠岸卸貨!
船夫們很賣力,
想著趕緊卸完貨,返回江那邊的京口,這一趟就算是有驚無險,凈賺2兩白銀。
2架跳板,中間間隔1尺。
老顧赤膊上陣,倆人協作,抬著炮筒~
步伐保持一致,不輕不重。
像抬寶貝一樣,把船艙里的5門3磅霰彈炮安全弄下了船。這活兒,非老水手搞不定。
……
返航時,
逆流而上,船速就慢多了。
但好在都是空船,所以船速勉強還能接受。
接近京口時,
他們望見了第2波船隊滿載而下,船速飛快。
擦肩而過時,
互相還隔空打起了招呼。
“哥哥們,江北安全嗎?”
“安全,放心的去吧。”
有心人注意到了,第2波船隊壓根沒有戰艦護航。想來物資的重要性打折扣了。
只是每艘船上,都有一隊士兵押船。
這些士兵會隨同物資一起登岸。
揚州段東水道,繁忙無比。
突然,
一支50艘船組成的船隊駛來。
炮臺上的士兵只是瞅了一眼旗幟,就大喊道:
“陸軍大臣兼第1軍團,林總指揮來了~”
……
林淮生,
帶著第1軍團4個營,還有30門火炮來了。
考慮到卸炮困難,他還拆來了一架吊車。
先假設吊車,用石條和水泥澆筑底座。
但是,在水泥終凝之前,吊車是不能投入使用的。
士兵們魚貫下船,
在軍官的指揮下投入緊張的工作,揮舞著鐵鏟奮力挖掘工事。
燧發槍架在十步內,隨時可以取用。
拒馬都是半成品。
士兵們只需將尺寸接近的木棍用麻繩捆綁起來,形成一個個移動障礙物。
木樁的尖頭經過了表面碳化處理。
僅僅半天,
就圍繞東水道附近,構筑了簡易的營寨。
林淮生如釋重負。
最危險的時刻終于過去了~
接下來,清軍就算出動騎兵,也沒法把自己推下江了。
……
南靠長江,東靠大運河東水道。
搶灘陣地,縱深寬闊。
“讓所有的騎兵,所有的參謀全部到我這報道。”
“是。”
32個參謀,50余個有馬斥候。
林淮生望著這些人,開始調兵遣將:
“從即刻起,你們直屬本大臣節制。江北之戰規模宏大,本官的每一道軍令你們都務必執行到位,違令懈怠者軍法從事。”
“遵命。”
“第一道命令,弄清楚目前有多少士兵?多少門火炮?多少斤火藥?你們5個人負責,半個時辰后報于本官。”
“第二道命令,將大營向西、向北擴展6里。分別出動1個營,先構筑支撐點。所需輜重物資,你們4個負責。”
“第三道命令,碼頭堆積如山的后勤物資,你們4個負責清點分類,你們2個負責調配分發到各營各隊。給后續船隊騰出空間。”
“第四道命令,注意調配物資種類,多余的暫時停運,把船艙留給緊缺物資。你們4個負責,必要時隨船回京口監督執行。”
“所有騎兵,從現在開始負責本官和參謀之間的溝通傳信。”
“聽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