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戰將近。
十幾萬清軍集結揚州府儀征縣,新至騎兵扎營在西水道的西側,步兵主力則是在東側。
河道之上的1座3丈寬的石橋就成了重中之重。
對于十幾萬大軍而言,太不夠了。
所以,
海蘭察令人臨時搭建了3處浮橋供軍隊來往。
以淮安、揚州為后勤轉運節點,糧食火藥被源源不斷的送至大營。
而江北大營的旁邊又多了一個淮西新軍大營。
和吳軍的西營遙遙相望。
林淮生令人設下2座大營,分別叫做東營、西營。輜重物資多存放在東營,防御工事也更為嚴密的。
……
自從上一次萬人規模的廝殺后,
吳、清兩軍就仿佛心有靈犀,再也沒有摩擦過。
事到如今,
所有人都意識到兩軍主帥的想法~撞車了。
雙方都想一口氣吃掉對方的主力精銳,畢其功于一役。
為達目標,雙方都在不停的增兵、囤積軍輜。
清晨,
林淮生在帳內,
突然看到中軍大帳被大風吹動劇烈搖晃。
外面有士兵呼喊:
“起大風了,加固營寨。”
他走出大帳,頓感風力明顯增大,帳篷被風撕扯著發出砰砰的聲音。
……
“總指揮,八成是臺風。”
一名參謀急匆匆趕來,他是浙江人,對于臺風的威力太熟悉了。
“臺風一定會伴隨大雨嗎?”
“暫時未必!”
林淮生抬頭望天,天空湛藍,萬里無云,都被風吹跑了。
他只在一瞬間,
就下定了決心:
“回營,擂鼓,升帳。”
2刻鐘后,
所有營級以上軍官齊聚中軍大帳。
帳內站不下,許多人只能站在帳外。
見此狀,
林淮生干脆走出大帳,臨時站在大纛車上:
“天賜良機,天佑吳軍,這是老天爺在幫我們。”
底下的一群軍官眼神興奮。
望著主帥從衛兵手里接過一桿燧發槍,高高舉起,指著藥池,大聲說道:
“我軍的燧發槍不懼大風,藥池里的引火藥不會被風吹跑。清軍多是火繩槍,藥池沒蓋子,引火藥會被大風吹跑,他們的槍打不響。”
“本帥決定,即刻發起對清軍的總攻。”
“1個時辰后全軍集結,進攻!進攻!進攻!”
……
各部軍官立即或打馬或飛跑回營。
抓緊時間,下令士兵吃飯。
“快,多去一些人幫廚。”
伙夫顯然不夠用,士兵們紛紛加入幫著生火做飯。
軍官們大聲呼喊:
“搶時間,快點做,快點吃。林總指揮有令,上午發起總攻,擊潰所有清軍。吳軍萬勝!”
“多吃點,吃飽了。”
“每人還需隨身攜帶一頓干糧。”
所有的大鍋全部用上,場面壯觀。
士兵們把一袋袋大米倒入翻滾的沸水中,拿大勺子攪動。
那些成本不菲的便攜軍糧再次體現出了他們的價值。
省時間!
下鍋煮熟了撈出來就能吃。
數萬吳軍忙的腳不著地,腳忙,嘴也忙。
打仗極度消耗脂肪。所以人一定要吃飽,而且要吃肉,肉食耐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