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早餐的油水和分量很足,所以勉強還能支撐著作戰,不至于心慌手抖。
士兵們隨身攜帶干糧,此刻正好救急。
凡是沒有在一線直接廝殺的士兵,都默默撕下烤馕放入嘴里咀嚼,再灌2口清水。
風力,
在逐漸減弱。
千里之外,超強臺風逐漸離開了廣東福建交界陸地,轉向了浩瀚的太平洋。
而風力的減弱,某種程度上也給清軍提供了便利。
他們的火繩槍終于能打響了~
第2軍團鄭河安帶人猛攻老鄉,排槍齊射然后刺刀沖鋒,殺的尸橫遍野,然而就是啃不下來。
陣線犬牙交錯。
老鄉們舉著刀矛拼死頑抗。
不是他不盡力,而是老鄉們太玩命了。
殺不完,根本殺不完。
遠處,
吉林馬隊迂回接近,旗幟隱隱出現。
“老苗,怎么辦?”
“先穩住陣腳,分兵擋住八旗騎兵。我這就派人去要大炮,他媽的,老子就不信了,大炮一響,我看他們拿什么擋?”
……
淮西新軍至少陣亡了9000余人。
明亮大約是第一批戰死的,尸體都不知道在哪兒~
重金招募的先登200勇士死了一大半。
許滿倉沒死,也許是沾了人小,受彈概率小的運氣。
此時,
他正在二線聽著亂糟糟的鄉音咒罵,以及愈發密集的火繩槍聲~
直隸綠營和京旗派下來的軍官已經傻眼了。
被這支“農夫新軍”的戰場頑強表現嚇傻了。
他們不敢吱聲,而是和淮西新軍當中的威望高者商議。
“老劉,怎么辦?”
廬州府舒城人,劉黃通把腰刀往泥地里一插:
“怕個卵,腦袋掉了碗大個疤。現在風小了,把火繩槍和盾牌組織起來,沖出去。”
正當眾人亂糟糟列隊時,
對面傳來了熟悉的鄉音勸降:
“不要打了,投降吧。”
“不會殺你們的,咱們都是老鄉,說話算數。阜陽縣著名的大哥鄭河安就在這,做了吳國的大官呢。”
許滿倉一抖,
他猛然想到了入伍時,老爹問的那句話:
“你要是遇上了隔壁二嬸子的娃,你咋辦?打還是不打?”
……
戰場西邊,炮聲驟密。
甘州副將李久霖部開始推炮出營。
沿途安全,
吳軍壓根抽不出多余的步兵對付他。
“大人,我們是先對付賊兵火炮陣地還是支援步兵?”
“轟他們的炮陣地!”
“嗻。”
李久霖想在火炮對戰中直接摧毀吳軍的火炮,做會戰的最大功臣。
倘若吳軍沒了火炮,只剩步兵。
官兵有火炮,有騎兵,那就贏定了。
他的底氣來自麾下的4門大將軍炮。
在清軍序列當中:
4000到6000斤的重炮,被稱為大將軍炮。大致對應28磅炮。
3000到4000斤的重炮,被稱為二將軍炮。對應22磅炮。
2000到3000斤重炮,被稱為三將軍炮。對應12磅炮。
1000到2000斤重炮,被稱為四將軍炮。對應8磅炮。
而從炮聲聽來,吳軍似乎沒有攜帶這個口徑的重炮!
……
一名守備低聲勸諫:
“大人,標下認為還是先轟吳賊步兵吧。多迂回幾里路,大炮轟步兵,一轟就垮。”
李久霖轉身,眼神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