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00多戶的人的到來會拉動很多行業。
磚、石、瓦、木料~
木匠、瓦匠、漆匠,廚子、傭人~
家什、鍋碗瓢盆、被褥服裝、馬車~
挖井、種花、看風水~
還有花草蟲魚。
在宅子能夠入住之前,這幾千人只能暫住附近的客棧旅店。
元和、長洲、吳縣、甚至更遠的昭文縣的客棧都跟著小賺一筆,江北財神爺來了。
……
各路掮客則是忙著給這幫人講述,吳國明面的律法還有暗地里的規矩,以此收取顧問費。
許多人宣稱,
他們曾經和大臣署長們曾經同桌吃飯喝酒,關系通天。
然而一道不許買田的禁令,讓這幫士紳很苦惱。大清國的士紳階層最熱衷的行為就是買地,收地租。
如今的吳國,超過20畝的交易都被嚴格限制。
李郁私下授意農業署:
吳國境內的良田可以分散,但決不可以再集中。
老爺們有錢花不掉,就給我去開廠,開鋪子,開礦山,去入股,再不然,吃喝玩樂花天酒地也行。
總之,銀子不要拿去買田,更不要藏在地窖里發霉。
宣傳署經過揣摩。
把陛下的意思總結為:
富戶,花錢就是對陛下忠誠。花的多,就是忠心多,花的少,就是忠心少。不花,就是不忠。
……
人在屋檐下,不敢不低頭。
這幫士紳很快就厘清了當前的狀況。
既來之則安之,
狠狠的投資,開設各種成衣廠、磚窯、鐵廠、大車行、旅店,還有礦山。
他們詫異的發現,吳國居然開放了礦禁,而且允許他們這些外來人進入。
一時間,
很多人感慨不已,背井離鄉的怨恨已去了大半。
開礦在任何時代都約等于“躺著發財”。
在探明地底下確有礦產蘊藏的情況下,只要拿的出足夠資金,就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8名淮揚士紳湊份子,
在浙江最南部的處州府遂昌縣承包了一處金礦。
一口氣交納了45萬兩,換來了10年的開采許可證。之后按照吳國的新規繳稅,繳納雇傭工人工錢總額的三成。
遂昌金礦,從北宋時期就開始發掘。
萬歷年間出了一次很大的事故,數百人命喪礦洞,后被明廷下旨封禁,從此淡出世人的視線。
200年后,
此地再次迎來了生機。
……
遂昌金礦其實是一處金銀混合礦。
雖然遠遠比不上山東萊州、招遠等地的金礦,可在東南數省也算是矮子里面選將軍。
浙江商幫多次提出想承包這個金礦。
李郁都沒有點頭~
如今意外的交給了“外人”,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安定這幫士紳的心,從而給天下士紳做出榜樣。
其次,是均衡需要。
金礦不同于其他礦藏,風險大,利潤也大。
李郁也不確定,遂昌金礦到底還有多少油水?
若是交給“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浙江商幫,日后想再拿回來就難了。
交給在吳國毫無根基的“江北士紳”則安心許多,留下了足夠的轉圜空間。
……
李郁信奉“殺人不是目的,殺人只是手段”。
第2軍團在江北殺掉了拒絕搬遷的士紳100多家。
教育的效果很好~
剩下的這些人只要順從自己,投身實業,投資工商業,那大家就可以“既往不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