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請纓挑起這擔子,3個月若不能徹底改變,臣就自投太湖以謝皇恩。”
……
現場一片安靜。
所有人都被震撼到了,司馬大人,你不是奸佞,你是大忠臣啊。
尤其最后那一句話成功說服了所有人。
不止是為老百姓著想,也是為在場的所有大人們著想。
高墻大院、侍衛如云可以擋住一切物理風險,可是擋不住那“看不見摸不著”的病菌傳染。
李郁也頗為感慨:
“好,說的很好。”
“河流、空氣是相通的,現在不狠下決心,早晚寡人和諸位卿家也要遭殃。”
眾大臣肅然,紛紛表態司馬大人所言極是,各部各署會全力配合。
司馬尚竊喜。
有實力的人走到哪兒都能憑本事吃飯。
佞臣是那么好當的嗎?
……
李郁略一思索,就主動給司馬尚加官進爵:
“寡人封你為蘇州府民判,授5級文官。另外撥給你100兵丁,10名文吏,8萬兩經費,專職負責此事。”
“3個月后,寡人親自檢查成果。”
【吳國新官制,府縣掌印官下設通判4名。分別為民判、學判、刑判、倉判。少數區域考慮軍事需要,增設兵判1員,和巡警署互為補充。】
“茲事體大,臣還請陛下賜下此次整肅行動的名稱?”
李郁心中琢磨,
新生活運動?太反動,還不吉利。
新文化運動?也反動,還略帶軟弱。
換個思路?
“每天多花1刻鐘,健康生活60年。”
意思就是:
大家只要每天多花一會會時間,就能活到60歲。
18世紀的60歲,妥妥的長壽啊。
……
文廟正殿,
入場時的考生都注意到孔子的塑像沒了,換上了一尊李郁的半身戎裝塑像。
4名士兵肅立在側。
這是一次“服從測試”。
好在考生們都很識相,大家相安無事。
若是有人哭廟,今日說不得就得砍下幾顆首級。
巡警署和近衛軍團都出動了,堅決捍衛陛下之決心。
鐘聲響起,
第1道試卷發下,居然是策論:
《吳終代清,何也?》
請闡述其必然性,角度不限,字數不限。
如此命題,既考眼界、戰略、也考臣服。
李郁早有明示:
“凡是此題沒有明確抨擊清廷的,一概落榜。”
后面還有多道試卷,以實用學問為主,涉及施政、算術、經濟。
……
上千名考生額頭冒汗,咬牙苦思冥想。
如此考卷,真是開眼了~
沒有標準答案,全靠感覺答題。
這些人的年齡跨度很大,家境跨度更大。
10歲以上40以下,未曾有對抗吳軍行為,個人已剪辮,均有資格參加考試。
包括曾取得過清廷功名的人。
吳國急需文官,目前許多縣衙就靠一個人撐起。
有些州縣甚至還是軍管~
考生們個個心知肚明,錄取率會很高很高!而且只要錄取,畢業后必定是實缺!
知縣、知州都有可能。
以上,稱作“考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