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文官學校如今的正式名稱應該叫——吳國文官學校。
軍樂隊吹吹打打。
在侍衛的簇擁下,陛下親至,一為視察,二為參加結業典禮。
200名學生正式畢業即將奔赴各地上任。
所有人皆喜氣洋洋,互相拱手。
而新錄取的400人則羨慕的站在一邊望著這些年輕的不像話的“前輩們”。
他們的心里酸溜溜,腹誹“前輩們”是運氣好、命好。
金燦燦的烏紗帽穩穩地落在頭頂。
分配出去,全是實缺!
以后大吳代偽清,這幫人的仕途之光明簡直不敢想。
……
“畢業生按照花名冊,逐個上臺。”
身穿藏青色制服的學生們,聽到侍衛報名字就趕緊上臺。
從陛下手里接過畢業6件套:
畢業證書、官印、報道憑證、佩劍、手槍,還有一個銅碗~
前面5樣挺正常,最后1樣比較費解。
畢業生們接過禮物單膝跪地高呼萬歲,然后退下。
這一環節持續了半個時辰。
之后,
李郁又發表了祝詞,無非是勸慰、勉勵、警誡。在眾人聽來也沒什么新意。
“老顧,這銅碗是什么意思?”
“大概是陛下怕我們路上吃飯沒家伙什,盛飯的吧?”
旁邊1大齡新生聽見了,差點笑噴。
湊過來低聲說道:
“諸位前輩,陛下的寓意很深啊,從此以后你們就捧上了摔不爛的飯碗。銅,古代又稱作金。所以也可以理解為捧上了金飯碗。”
畢業一個碗~
……
畢業生和新生們進行了簡單交割。
交割打掃干凈的寢室,交換一些用不上的個人用品還有在此讀書的心得,以及附近哪片的枇杷楊梅好吃。
“聽說東山還有很多學校?”
“對,不過我得提醒你啊,有兩個學校不能惹。”
“哪2個?”
“士官學校,全員暴力男。還有文學院,現在改名了,叫新聞學校。”
“新聞學校有什么可怕的?”
“他們會顛倒黑白,在背后編排你。如果你不想蘇州府百姓都知道你的大名的話,最好離他們遠點。”
最后,
有畢業生好心提醒:
“趕緊準備好學費,咱這的學費可貴。1年30兩!”
“啊?”
有一半的新生炸了鍋,亞歷山大。
不過,很快他們就釋然了。
府城有家“四海票號”可以借貸,利息5厘(換算成年利率,就是6%)。
李郁沒打算免除學費。
除了軍校,其余所有學校一概要收取學費,而且不菲。
雖然有人勸諫如此不太體面,可李郁不打算“慷慨”,堅持要把收費執行下去,以成慣例。
……
而四海票號,就是他新成立的一家規模尚小的票號。
票號大掌柜如今也換了個古怪的名字,叫經理。
第1任經理是前“天成元票號南方掌柜”劉金鑫,副經理是從財稅署調來的人。
因為規模小,所以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
劉金鑫牽頭,
帶領麾下的原天成元票號骨干奉命編纂一本“票號行業教科書”,將晉商的票號規則、常識全部落在紙上。
經過篩選增減后作為“吳國財會學校”的教科書。
財會學校、衛生學校、技工學校、水師學校、船舶學校等等一系列已經成立或者即將成立的學校,目前最大的困難不是招收學員~
而是忙著編纂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