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7年,農歷十月初八,寒風凜冽。
數百官員沿街跪拜,恭送御駕出京!
乾隆掀開轎簾,百感交集。
這一趟他帶走了小半個朝廷的官員,還有3萬滿蒙官兵。
江北會戰的失敗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并非表面那般風淡云輕,
只不過,
他必須自信!
若是皇帝都慌了,底下的臣工們就會更恐慌。
恐慌一旦蔓延開來比時疫都可怕。
信心,比黃金寶貴。
培養起來需要百年,摧毀卻只需要寥寥數月。
……
老邁的于敏中留守軍機處,輔佐嘉親王永琰總攬一切京城事務,為御駕提供糧餉是重中之重。
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從通州出發,水陸并進,旌旗飄揚,軍陣嚴密。
沿途百姓圍觀者眾,皆嘖嘖稱贊。
不知不覺間,
許多人覺得南方的戰敗也是小事。
煌煌大清打遍了周邊小國,鎮壓匪亂更是數不清。
直隸官民的信心莫名其妙的又上升了。
此次出行,
御駕的規模氣勢只增不減。和以往3次南巡相比,最大的區別是目的地。
不去江南,
去河南~
乾隆在紫禁城里坐不住了,他想靠近前線了解一下吳軍到底是什么模樣,透過奏折看東西總是模模糊糊。
看不清!
……
御舟內,
“和珅,你說江西守得住嗎?”
“守不住。”
“那廣東呢?”
“守不住。”
乾隆有些不悅,暫停了批奏折,扭頭盯著這個寵愛的奴才,又問道:
“湖廣呢?”
“回皇上,還是守不住。”
啪,
乾隆把奏折扔到和珅臉上,打出了一道紅印子。
和珅雙膝跪地,沉默而肅穆~
“你~”
“奴才知道主子不喜,可奴才自入朝做官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原則,任何事都必須對主子說真話。哪怕主子不喜歡。”
……
見他這副忠憨模樣,乾隆反而沒有那么暴怒了。
過了許久,
乾隆幽幽嘆了一口氣,撿起地上的奏折:
“你說說,如今朝廷該做些什么?”
和珅抓住時機,低聲說道:
“該反思。”
“反思什么?”
“反思為何打不過吳賊?吳賊有槍炮,我大清的官兵也有。吳賊有錢糧,我大清也有錢糧。”
見乾隆沉思,和珅繼續說道:
“縱然吳賊偷師了西洋科技,槍炮更利。可每戰,官軍的兵力是那吳賊的數倍乃至十倍。3桿火繩槍打1桿燧發槍,3桿長矛打他1柄刺刀,又怎么會輸呢?奴才實在不解。”
……
乾隆也若有所思,
緩緩起身,望著大運河沿岸的風景。
背著手說道:
“朕,可以解答你這個疑惑。”
“古人云,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命。可我大清立國百余年,承平日久,有很大一部分臣工已經忘了本分,文官只想撈銀子,武官不敢上陣廝殺。人心不齊,兵再多又有什么用?”
乾隆本想拿“本朝入關幾十萬征服了一個億”舉例,
突然覺得很不吉利,遂及時住口。
和珅繼續誠懇的問道:
“奴才還有個困惑,平準噶爾、破金川、征緬、平大小和卓,朝廷勢如破竹,文官籌備軍餉,武官前赴后繼,并無皇上所說的頹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