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德在甲板上來回巡視,確保所有人都在自己應該在的位置。
突然,
他望見尾部的國旗,居然是歪斜90度懸掛的,讓人有股舉起雙手的舉動~
忍不住出手調整了一下,將旗旋轉了90度。
法蘭克,變成了尼德蘭~
……
18世紀末的四級巡洋艦,排水量在1000噸左右,正常情況下擁有350名船員以及50門火炮。
一般充當海外分艦隊的旗艦。
對于清軍而言,四級艦是碾壓的存在。
關達官的座艦有20門火炮,號稱船體堅固,火炮犀利。
巡航外洋時,海盜無不望風而逃。
他此時正透過千里鏡在細數敵船的火炮舷窗數量。
“1、2、3……11、12”
“雙層炮甲板?”
撲通,
黃銅千里鏡掉在甲板上,鏡片摔的稀碎。
“大人~”
親兵連忙撿起,心疼的想哭。
這玩意很昂貴,從濠鏡澳的夷商手里購買一架西式海軍型需要80兩銀子。
……
關達官定定心神,
他懷疑對方學過孫子兵法。
說不定,那些舷窗都是假的。只是涂了黑漆,或者是木頭刷上黑漆假裝大炮。
對!
一定是這樣。
160打4,優勢很大。
“弟兄們,好好打,擊沉1艘大夷船賞銀2000兩,擊沉1艘小夷船賞銀500兩。”
清軍的海上傳令系統落后,旗語加鑼鼓~
這條軍令傳達到所有船需要很久。
此時,
尼德蘭人的2艘四級巡洋艦已經做好了炮擊準備。
炮手們半蹲在火炮旁,等待炮長下令。
……
蘭德從甲板下到了炮甲板,透過舷窗看了一眼:
“韃靼海軍的陣型就像是一個大餅。所有戰船亂糟糟的擠在一起,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炮長,開始吧。”
炮長放下了手里的黃銅火炮象限儀,透過舷窗再次確定有多條清軍戰船位于炮擊路徑之上后,才大聲報出一串射擊參數。
而此時,清軍才開始遲緩的拉平船身。
10息后,
尼德蘭人兩層炮甲板,齊刷刷噴出火焰。
……
海浪起伏,戰船時刻在上下顛簸。
艦載炮命中敵船,很隨機。
但是,
如果炮彈的路徑之上有多條敵船,那命中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1枚明顯打高了的實心彈越過清軍旗艦落在了后面50丈外的小船上,這艘滿載戰利品的小型快蟹船瞬間斷裂成2截。
所載疍民全部落水,海水殷紅。
頂在最前面的清軍旗艦中了2枚炮彈,1枚命中了甲板,1枚打在側舷。
損失不大,但是心理壓力很大。
……
“開炮。”
清軍炮手如蒙大赦,忙不迭的點燃引線,艙內煙霧繚繞。
沒有科學估算,沒有目視瞄準。
絕大部分清軍炮手都認為火炮沒法瞄準,炮手只管擊發,至于炮彈落到哪兒,那不歸自己管,也不歸上司管。
所以,才有臨戰之前購買香燭、豬頭拜炮神的說法。
先進和落后,是相對而言的。
假如時光向前300年,
清軍水師炮手的這種做法也是很先進的。
……
尼德蘭人望著附近海面騰起的漂亮水花,距離很遠。
緊張感大降。
蘭德如釋重負,笑道:
“先生們,我們遇上了一支童子軍,靠上去,勇敢的擊沉敵人旗艦。”
決戰前,
尼德蘭人降下了桅桿的大部分帆,只留上帆。
這是因為海戰開始后,航速不太重要。
減少甲板水手數量,讓他們下艙去伺候大炮,多發炮轟擊敵人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