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攔截并且擊毀或者俘虜3艘裝備了卡隆炮的吳國大帆船,海盜們起碼要集中30艘船才有勝算。
精明的浙江商會,已經開始派中間人接觸東海勢力最大的幾股海盜。
給買路錢!
以后,你也別想著吃掉我,我也出點血,大家在海上各行其道。
江湖嘛,也講究人情世故。
海盜也不想硬碰硬,怕惹來吳軍報復。
……
而由于馬忠義在江西的屠殺,造成了贛南3府百姓大批死亡,出現了大量無主田地。
這些田地被地方官署統計造冊,收為國有。
地不可能荒著,
用來安置外地流民、本省無田佃戶。
春秋兩季,按照正常田稅的雙倍收糧(120斤),承認其永佃權,以安人心。
前段時間,
李郁昭告天下:
2級文官以上,少尉武官以上,本人以及家眷嚴禁購買良田(若少于50畝,可購買補齊至50畝)。
既有良田,無論多寡,既往不咎。
如若增加,輕則罰銀退田,重則罷官去職。
所有人嘩然,雖有不滿,但無人敢明確提出反對。
……
數日后,
李郁又親自擬定了一道密令,要求各縣文官,著手區分治下所有士紳、大戶。
尤其是新占領區!
一,曾為清廷捐輸錢糧、親族5服之內有人在清統區為官、直系3代中有過科舉功名,滿足以上3項當中任意2項的士紳,定為“頑固派”。即刻逮捕,男丁槍決,女眷為官奴,抄沒所有家產。
二,立場中立或稍傾向于清廷,沒有投資工商業的士紳,定為“騎墻派”。對于騎墻派,已主動剪辮子者暫不追究。依舊保留辮子者,搜尋證據以合理罪名下獄,罰銀充公。
三,積極合作,主動向工商業主轉變的士紳,定為“開明派”,拋棄前嫌,一視同仁。
……
根據史料:
康熙年間,帝國的人均耕地是6.5畝。
到了乾隆初年,
這個數字已經降至4畝以下。
而現在,人均3畝都岌岌可危。
以上是官方數字,
考慮到我大清自有國情,3畝再打個7折,想必會更接近事實。
以2畝薄地養活1個人。
看似不可思議,實際斑斑血跡。
農夫們要想填飽肚子,除了忙活自家那點田,還得搜羅野菜、粗糧、下河摸魚上山采獵,屋前院內見縫插針地種上些番薯。
銘刻在骨子里的危機感,賦予了所有漢人天生的種菜技能和打仗技能。
……
李郁閑時琢磨農業,只覺后背陣陣發冷。
將來打下西南、西北,該拿什么來喂養嗷嗷待哺的臣民?肯定需要將江南的富余錢糧轉移過去。
他已經隱隱看到了未來:
轉移錢糧,需要壓制新江南集團的不滿。
不轉移錢糧,那邊活不下去的人必定造反。
農耕文明無法支撐1個三億多人口的帝國進步,文明已至懸崖邊緣。
人甭提有尊嚴的活下去,就是像狗一樣卑微的活下去都是奢望。
一直以來,
李郁的思路很明確——扶持工商業,反哺農業!
對于大國,發展小農經濟和工商業,這兩者可以不矛盾。
遼闊的疆域和龐大的人口,可以兩種并舉。
小農經濟,穩定秩序。
工商業經濟,強國強兵。
前者捍衛帝國下限,后者決定帝國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