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歷3月12,天氣乍暖,參謀本部正式啟動了“進攻廣東”的計劃。
老規矩,
兵馬未動,后勤先行。
多達上百種軍用物資從各個工廠就近運至碼頭,然后匯成船隊起航。
江南運河段絕對安全。
長江段,需要水師護航。
而駛入鄱陽湖后,又恢復了絕對安全。
船隊水手偶爾望見一兩具在湖中漂浮的清軍尸體,皆興奮不已。
南贛鎮清軍小2萬具尸體,終究沒能清理干凈,解凍后,有的就被水流一路沖進了鄱陽湖~
……
船隊從鄱陽湖進入贛江,上溯至豐城縣,停泊3天。
大船換小船。
吸取了去年冬天運輸棉衣的教訓,小船可以靈活上溯,直至距離大庾嶺30里處,再次雇傭挑夫,肩扛手挑過梅關。
最終,
抵達南雄府,送至第5軍團手中。
軍需官確認所收到的貨物類型、數量,無誤后蓋章,最終苗有林蓋章。
吳軍特色,
衙門有官印,文官武官們還擁有個人私章。
統一制式:
方形,黃銅材質,尾部有孔,可穿一根牛皮繩拴在腰帶上。
凡是需要自己確認的文書,皆可蓋章。
日后追查,方便追溯責任。
……
苗有林視察軍營,經過了一個冬天的休整,第5軍團士氣高昂。
突然,
營中馬蹄聲響起,沿途士兵連忙避讓。
騎士頭頂那高高的盔纓一看便知,是個傳令兵。軍中嚴禁私自縱馬狂奔,斥候和傳令兵除外。
苗有林停住腳步,
只見那傳令兵一個漂亮的勒停,翻身下馬。
手捧竹筒:
“參謀本部急件,請校尉大人查收。”
苗有林摸出隨身小刀,破開竹筒蠟封,取出里面的信件展開細看。
原來是訓練署給自己送來了2000新兵,預計3日至5日內抵達。
……
火炮,是此戰的重點。
遺憾的是攻城重炮太過沉重無法運輸。
廣州城墻厚度可觀。
尋常口徑的火炮無能為力,只能靠爆破~
想到這里,
苗有林低聲囑咐手下:
“組織400人規模的爆破營。”
“遵命。”
梅關古道,很久沒這么熱鬧了。
數千名贛州府挑夫喊著勞動號子來回奔波。
贛州,屬于客家四州之一。經歷了清軍摧殘,人口銳減3成。
吳軍雇傭他們做挑夫,相當于以工代賑。
……
李郁對江西寄予厚望,
江西原本就是傳統產糧大區。
再結合當前的戰爭態勢,無論打兩廣還是打湖廣,江西都是最理想補給地。
古代打仗,近距離運糧的意義有多重要,無須贅述。
自從馬忠義部覆滅后,整個贛南地區的吳國文官系統只忙一件事——春耕。
撂荒良田需要及時補種。
其余的田,大搞堆肥。
總的來說,農業署推行的有機堆肥法(糞便、秸稈發酵)效果不錯。
水利署暫時騰不出手管江西,光是蘇松兩府的“井字人工河網”就讓水利署長黃文運接近崩潰~
無他,工程量太太太大了。
全靠一鐵鍬一鐵鍬的挖,獨輪車和挑子來回運。
如果不是礙于身份尷尬,
黃文運真的想勸諫李郁,別挖了,太浪費錢了。